进入10月,亚马逊卖家开始了新一轮试炼。小V经常在后台收到私信 ,都是希望能够交流选品经验的,毕竟亚马逊“常做常新”,积极的业内交流可以降低学习成本。今天就给卖家们分享亚马逊选品常见的误区有哪些?卖家选品需要注意什么事项?
一、亚马逊选品常见的误区有哪些?
1、只选兴趣区域
对自己感兴趣的产品拿来调研乍一听很有道理,但是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不妨思考一下:
(1)感兴趣的产品门槛高不高,比如你对无人机,3D打印机感兴趣,这类产品门槛高,消费者对品牌依赖度高,开发新品成本也很高,不是我们一般小卖家玩得起的产品。
(2)现在已经过了亚马逊野蛮生长的年代,上架个产品就能出单赚钱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
(3)按照兴趣去选品缺少科学的方法,脑袋一热发一批去试卖,成功的概率非常渺茫。
2、随意测款试卖
对于拥有资金实力以及供应链整合能力的卖家,测款试卖是再平常不过的操作,他们拥有现有的老品市场反馈数据。但是对于没有经验,资金有限,没有供应链优势的小卖家,要保持谨慎的态度,摒弃那种“先发几十个测试一下”的理念。
作为一个老运营我给的忠告是成功推起来一款产品绝不是几十个库存就能测试出来的,测款前我们需要全盘布局,需要可靠的供应链的支持。
3、货到FBA利润还没算好
乍一看这个有点可笑,实际上确实很多卖家在犯这个错误,货已开卖了才想起来计算产品利润是多少,想一想如果不提前明确下来自己的利润率是多少,推广阶段如何去计算挂广告投入,促销投入呢?
4、产品起量了才想着做品牌
现在北美站申请品牌费用2000-3000左右,其他站点品牌分费用也并非高的不能承受。
计算一下,卖的不好清理库存低价甩卖需要多少成本,旺季仓储费是多少,不确定因素导致的运费上涨吃掉多少利润,转化不好广告费白白烧掉多少,每个月的月租费累积起来一年多少钱。
亚马逊已经不是三五年的亚马逊,中国的卖家数量却已经不知多出来几倍。流量越来越贵,对应的结果是,平台也越来越倾向于将流量分配给更为专业的垂直类目卖家。
没有品牌,就没有做a+页面、做视频的条件(虽然可以花钱找服务商上a+,视频,这笔开支也不少,而且通过服务商上,会对listing编辑权有一定影响);在广告端口也失去了多元化布局广告的优势,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单靠SP广告出人头地可谓势单力薄。
二、亚马逊卖家选品需要注意什么事项?
1、定价会不会太低?
选择的产品尽量售价在25-50美金,尽量不选择20美金以下的产品。
为什么要选择25-50美金之间呢?这是因为这个价格比较中等,价格超过50的话,会影响订单的数量;低于25美金的话,扣除各项成本费用,利润就所剩无几。
可以尝试先发出去的第一批产品,定价全部在35美金左右,净利润可以在30%左右。把折扣降低一点,既可以提升转化率,又能保障利润。
2、季节性会不会太强?
其实不是说不做,而是季节性、节日性产品不建议做亚马逊,这是因为做亚马逊基本是靠销售量预测,如果一个产品季节性太强,会很难预测销量。
库存少了,万一断货影响可不是一丁点;库存多了要是滞销,总不能等来年再战吧?
做亚马逊的卖家都知道,能赚到多少,实际上就是看到亚马逊仓库的最后一批或能卖多少。也就是说,如果淡季判断得不准确,有可能一年赚到的钱,全部都压在了亚马逊仓库。
当然,如果你的库存管理很强大,完全可以不管这点。
3、变体会不会太多?
大部分的亚马逊卖家都不会去碰鞋服类产品,尤其是女装。不光变体多,退货率还出奇的高。
4、体积会不会太大?
体积大,头程、仓储、包装等各项成本都会增加。成本增加,售价就得上涨;售价上涨,销量自然就下降。
而且亚马逊经常会调整亚马逊的收费,细心的卖家会发现,大和重的产品的收费在不断增加。如果你的产品很大很重,或者是抛货的,都不适合做亚马逊。
以上就是关于亚马逊选品常见的误区有哪些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了,亚马逊选品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刚入行的新卖家切记不能急功冒进,保持学习,保持警惕。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