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开口处护栏不防撞易移动。据统计分析,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中,约20%发生在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处。
作为一名高速路执法人员,一次次目睹发生在分隔带的惨祸后,黄飞开始致力于研发一种既防撞又方便移动的新型防护栏
9年前,沪渝高速路长寿区龙河镇境内,一辆小车撞坏中央分隔带开口护栏后仰翻,三人当场死亡。
“这一幕让我有了发明的冲动。”9年后,黄飞告诉记者,希望自己的“移动组合式分隔开口活动护栏”早一天投入使用,为生命企服快车。
高速路上
惊现新型活动护栏
4月16日,在长涪高速路21公里中央分隔带开口处,记者看到了黄飞发明的新型活动护栏。
这种护栏长约26米、高约3米,底部安装有32个万向轮,由8组活动护栏组成,相互之间用套管连接。
“单柱双梁主体结构。”黄飞介绍,护栏下方用混凝土预埋40厘米深度的钢板套管基座,中间用活动立柱将双梁与基座固定在一起。
黄飞弯腰,在立柱与基座接触处取出插销,然后双手将立柱拔离5厘米高后顺向平放在双梁间的支架上,接着拧开套筒上螺栓,滑动套筒,轻轻一推双梁架,底部的万向轮转动起来,就这样移动出单组护栏,为中央分隔带打开了约4米的口子。
整个过程,耗时不到两分钟。
“防撞能力强,固定性能好,移动也方便。”黄飞介绍,这种活动护栏防撞能力达到国标要求,可以避免车辆撞击后撞入对向车道,引发次生事故;因固定性能好,打开机关隐秘,可以预防盗窃护栏钢材和防止驾乘人员随意打开护栏调头的行为;
一旦遇到紧急情况,移动护栏开启通道轻便快捷。
目睹惨状
七年研发生命护栏
黄飞40出头,是高速公路执法第一支队七大队副大队长。一位高速执法管理者,为啥“不务正业”干起了发明呢?
按规定,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开口处,原则上每3公里设置一处活动护栏,既要能阻拦车辆穿越,保证行驶安全,又要能移动,方便紧急情况下车辆的紧急通过。
然而,黄飞目睹了太多发生在中央分隔带开口处的车祸——
2001年,一辆小车为避让小狗,撞到分隔带活动护栏上,两名学生和驾驶员当场身亡;
2004年,一辆小车在长寿区境内撞上隔离带活动护栏,飞向对面车道撞上迎面而来的小车,造成三人死亡……
“不防撞,移动太随意。”黄飞说,高速路约20%的车祸发生在中央分隔带开口处,死者家人的哭喊让他决心发明一种既防撞又便捷的新型活动护栏。
黄飞专门租了一间30平方米的门面,白天在执法一线琢磨分隔带护栏,晚上和周末就泡在这里潜心他的发明。
车工、焊工,黄飞都是一肩挑。为汲取国际先进经验,他还委托在美国的妹妹拍下当地的分隔带护栏寄回来研究。
历经7年摸索,同事胡兴帮忙机械操作,儿子负责电脑制图,2011年初,黄飞发明的“移动组合式分隔开口活动护栏”问世,今年1月获得国家专利。
期待发明早日推广
从长涪高速路一路走来,记者看见好几处分隔带开口处,有的水泥墩防护栏,钢管被取走,留下四五米的口子,车辆几乎可以直接调头;有的插拔式护栏,只要轻轻一提,就能随意打开;有的“水马式”护栏已经破损,车辆一撞就会飞跃到对面车道。
“隐患不除,祸患难免!”黄飞介绍,新型活动护栏样品造价约5万元,批量生产成本还会低。他告诉记者,“移动组合式分隔开口活动护栏”问世两年了,但一直在“睡觉”,每次获知在中央分隔带开口处又发生车祸,他就有一种剜心的痛。黄飞希望自己的发明能早日发挥作用。
重庆交科院道路分院院长张东长称,目前的分隔带开口处活动护栏没有防撞功能,以致重大交通事故时有发生。他认为,黄飞发明的新型活动护栏既可以防撞,又方便移动,从经济、社会效益而言,都值得推广应用。
“安全第一,生命无价。”小车驾驶员陈家华目睹了这种新型护栏后认为,人的生命没有第二次,不能单纯地考虑成本,这种护栏如果可行,就应该及时、大面积推广使用。
高速公路执法第一支队支队长潘震宇告诉记者,黄飞结合工作实践,不但发现、分析问题,还动手解决问题,潜心研发新型活动护栏,既是对工作的负责,更是对高速路上所有驾乘人员的生命负责,这种创新意识和敬业精神值得学习。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