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迪王的“借势”之路似乎走到了尽头。日前有媒体报道称,阿迪达斯状告阿迪王侵权案达成和解,阿迪王将不得使用三角标和“阿迪王”字样。与阿迪王类似的还有乔丹体育,在即将上市发行之际因侵权诉讼被迫止步。分析人士指出,靠“山寨”起家的草根品牌营销模式只能是短期行为。从长远来看,将给企业带来风险,甚至带来巨大的损失。
阿迪王三角标从天猫撤下
据《新京报》报道,日前有媒体报道称,阿迪达斯状告阿迪王侵权案达成和解,和解协议包括两方面,一是阿迪王不得继续在产品、包装物、宣传材料上使用含有阿迪王三角标LOGO和“阿迪王”标识的商标;二是自4月7日起,阿迪王的所有店铺不得出现三角标和“阿迪王”字样。
虽然阿迪达斯对《新京报》等媒体表示,阿迪达斯与阿迪王相关案件仍在审理之中,协议并未最终确定。但中新网财经频道登陆天猫商城阿迪王官方旗舰店发现,宣传页面上曾经的三角标,“阿迪王”中文标识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adivon”的英文标识。而旗舰店名称也为“adivon官方旗舰店”,只有“品牌文化”中不起眼的位置写着,“阿迪王体育用品(中国)有限公司”的字样。
值得注意的是,旗舰店内仍在出售带有三角标的商品,但在“夏季新款”中,运动鞋上原三角标的位置已换成了“adivon”字样。新款服装上也已不见“阿迪王”中文商标和三角标LOGO,只保留了“adivon”的英文。
“山寨”品牌频遭狙击
据了解,早在2008年8月,阿迪达斯就以阿迪王侵犯其商标专用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为由,将阿迪王诉至营口市中院。2009年7月,阿迪达斯又在湖北省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再次提起诉讼。2010年4月,法院驳回阿迪达斯的全部诉讼请求。此后三年相安无事,直到2013年3月,阿迪达斯又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诉至法院,要求撤销“阿迪王”注册。
分析人士认为,阿迪达斯三年后旧事重提、与阿迪王谋求和解或与其销售渠道下沉至二三线城市市场有关。目前阿迪王产品和消费者达到一定规模,对阿迪达斯在中低端市场已构成竞争压力。阿迪达斯此举是一种商业性防御策略。资料显示,成立于2006年的阿迪王,目前年利润已超过亿元,在全国约有三千家门店。
与阿迪王类似的还有乔丹体育。在乔丹体育通过证监会审核即将上市发行之际,迈克尔·乔丹突然提出姓名权诉讼,直接导致了乔丹体育的IPO上市之路被迫止步。考虑到迈克尔·乔丹和耐克公司存在商业代言关系,并且在迈克尔·乔丹起诉后,耐克公司随即发表声明支持其起诉,其为自身品牌“正名”的意图也较为明显。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近年来中国体育用品市场持续低迷,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运动品牌也开始调整中国市场的经营策略,精耕二三线城市。阿迪达斯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高嘉礼曾表示,到2015年,阿迪达斯计划进入中国1400多个中小城市。此外,耐克也宣布,今年计划新开40-50家工厂店,商品价格是正品的3-4折,新店也将从一线延伸至二三线市场。国际品牌与本土品牌在中低端市场正面交锋在所难免。
草根品牌营销模式难长久
据《重庆晨报》报道,阿迪王一位负责人表示,公司创立之初确实被称为“山寨”品牌,但经过近年来的发展,产品在三四线城市已经很受欢迎。而这正是草根品牌的营销模式,有了知名度,自然会带来销路。
有业内人士指出,靠“山寨”起家,实现原始积累再谋求转型,是国内中小企业惯用的手段,但并非长远发展之计。购买力较低的消费者一朝发达之后,几乎无一例外地选择抛弃原先消费已久的“山寨”品牌,加入到国际成熟品牌的消费大军中,因为他们比谁都渴望脱离原来的低端群体,脱去身上的草根气息。
据《南方日报》报道,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中心研究员赵占领认为,中国企业在前期打造自己品牌时,使用他人姓名或知名产品的名称来注册商标,只能是短期行为。从长远来看,没有独立的品牌,将给企业带来风险,甚至带来巨大的损失。(黄楠)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