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代理率:通过代理机构提交的专利申请数量除以所有专利申请数量的百分比。
专利代理率只是偶尔被关注,出现于每年的《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年报》中,以及《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考核表》中。
根据2011-2018年《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年报》的国内专利申请数据统计,8年期间的专利代理率处于61.6%-69.6%之间,其中2013-2018年处于持续上升趋势,从61.8%上升至69.6%。
全国的专利代理率未超过70%,再按职务发明和非职务发明分别统计,则职务发明的专利代理率处于70.3%-76.3%,非职务发明的专利代理率处于40.6%-46.8%,很显然职务发明的专利代理率大幅高于非职务发明。
职务发明的来源包括科研机构、高校和公司,公司是最主要的职务发明来源主体。
那么,国内专利实力强的公司的专利代理率是不是应该为100%或者接近100%?
重点分析了一家国内专利实力强的H公司的专利代理率,其已经公开的专利申请中,2011-2020年的专利代理率分别为74.5%、78.5%、81.2%、77.1%、73.5%、74.5%、70.9%、75.8%、80.4%、82.7%,专利代理率不低于70%但不高于83%。
H公司2011-2020年的发明专利的专利代理率分别为77.9%、81.5%、82.7%、78.6%、74.9%、76.6%、72%、78%、88.7%、94%,确实均高于相应年度的总专利代理率,但大多数只是均略高于,2019年和2020年的可能因为数据失真出现异常。
H公司2011-2020年的外观设计专利公开量1637件,其作为第一专利权人的专利中仅5件委托代理机构,且作为非第一专利权人的专利仅7件。
再对国内三个行业的6家专利实力强的公司进行简要分析。
以2018年作为专利申请年度进行:
家电行业的M公司和G公司的专利代理率,两家均为100%;
互联网行业的T公司和A公司专利代理率,T公司为99.9%,A公司为100%;
手机行业的O公司和M公司的专利代理率,O公司为99.5%,M公司为100%。
6家公司的专利代理率均是无限接近或等于100%,H公司一家却是70.9%,那么,H公司是引领趋势还是落后时代?
对于公司的专利代理率,100%不等于最佳比例,也不等于完美。
公司内部撰写后再以代理机构账号递交专利申请是正向思路,但代理机构撰写后再以公司账号递交专利申请是逆向思路,逆向思路可能并不成立。
公司内部撰写再自行递交专利申请似乎会成为趋势。这个趋势不会颠覆专利产业的商业模式,这个趋势会维持在一定比例内,可能是10%-20%之间,这是公司预算和员工技能的综合考虑。
国内专利实力强的公司专利申请量均在前几年内达到万件级后,专利申请量均已经在下降,当专利没法通过流转来产生收益时,接下来几年的成本支出将逐渐增加,公司能做的只有节流。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