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说明书是专利文献的主体,其主要作用,一是公开技术信息,二是限定专利权的范围。任何专利信息用户在检索专利文献时,最终要获取的也是这种全文出版的专利文件。只有在专利说明书中才能找到专利申请的全部技术信息及准确的专利权保护范围的法律信息。

各国专利说明书的内容已逐渐趋于一致,并形成了固定的格式,一般可由三部分级成:

(一)扉页(Front Page)─专利文献著录项目

专利文献著录项目包括全部专利信息的特征,有表示法律信息的特征,如专利申请人(或专利权人)、申请日期、申请公开日期、审查公告日期、批准专利的授权日期等;有表示专利技术信息的特征,如发明创造的名称、发明技术内容的摘要,以及具有代表性的附图或化学公式等。对享有优先权的摘要,以及具有代表性的附图或化学公式等。对享有优先权的申请,还有优先权的申请日、申请号及申请国等内容。

为便于公众识专利文献著录项目,也为便于计算机管理,巴黎联盟专利局间情报国际合作委员会(ICIREPAT)为专利文献著录项目制定了统一代码(INID)。这种代码由圆圈或括号所括的两位阿拉伯数字表示,现介绍如下:

(10)文献标志

(11)文献号(或专利号)

(12)文献类别

(13)公布专利文献的国家或机构

(20)国内登记项目

(21)专利申请号

(22)专利申请日期

(23)其他登记日期

(24)所有权生效日期

(30)国际优先权案项目

(31)优先申请号

(32)优先申请日期

(33)优先申请国家

(40)公布日期

(41)未经审查和尚未批准专利的说明书,向公众提供阅览或接受复制日期

(42)经审查但尚未批准专利的说明书,向公众提供阅或接受复制日期

(43)未经审查和尚未批准专利的说明书出版日期

(44)经审查但尚未批准专利的说明书出版日期

(45)经审查批准专利的说明书出版日期

(46)专利申请中权利要求的出版日期

(47)已批准专利的说明向公众提供阅览或复制的日期

(50)技术情报项目

(51)国际专利分类号(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缩写成Int. cl),右上角的阿拉伯数字代表 国际专利分类表的版本,如Int. cl 代表第五版。

(52)本国专利分类号

(53)国际十进制分类号

(54)发明题目

(55)关键词

(56)已发表过的有关技术水平的文献

(57)文摘及专利权项

(58)审查时所需检索学科的范围

(60)其他法定的有关国内专利文献的参考项目

(61)增补专利

(62)分案申请

(63)继续申请

(64)再公告专利

(70)与专利文献有关的人事项目

(71)申请人姓名(或公司名称)

(72)发明人姓名

(73)受让人姓名(或公司名称)

(74)律师或代理人的发明人姓名

(75)同是申请人的发明人姓名

(76)既是发明人也是申请人和受让人的姓名

(80)国际组织有关项目

(81)专利合条约的指定国

(82)选定国

(84)EPO指定国

(86)国际申请著录项目,如申请号、出版文种及申请日期

(87)国际专利文献号、文种及出版日期

(88)欧洲检索报告的出版日期

(89)相互承认保护文件协约的起源国别及文件号上述代码的统一使用,使专利文献的著录实现了国际统一化标准。

(二)发明内容(包括权利要求)

一般有以下几部分:

a. 发明背景。用以指出本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提出现有技术水平不足之处;

b. 发明的概述。介绍本发明的概况及如何实现本发明,概要地说明组成本发明各要素的功能、发明创造的效果;

c.附图的简述及最佳方案的叙述是详细叙述发明内容,如有图,则结合各种立面图、剖面图加以说明。这是说明书中最重要的部,它提供了解决技术问题最佳方案的情报。

d.权利要求。列述申请人要求保护的范围,它用词严谨,是专利局审查时确定授予专利权的主要依据,也是重要的法律性情报,即判定是否具有专利性的法律依据。

(三)附图

附图的作用是进一步解释发明内容,以便理解和实施。附图只是发明构思的示意图,绘制尺寸无严格的比例要求。能用文字表达清楚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的,可以不带附图,一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必须带附图。

说明书上述三部分的顺序尚无统一国际标准。中国专利说明书由扉页、权利要求、发明内容和附图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