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审计结果显示,42家单位实施的44个项目未达到预期节能减排效果,涉及专项资金15.87亿元,35家主管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违规管理使用专项资金2.7亿元。
昨日上午,审计署公布了10个省份1139个节能减排项目审计结果,审计发现8条违法犯罪案件线索,违规使用资金达到18.5亿元左右。
审计结果显示,42家单位实施的44个项目未达到预期节能减排效果,涉及专项资金15.87亿元,35家主管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违规管理使用专项资金2.7亿元。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辽宁、宁夏等省份地方政府责成有关部门积极整改,促使金太阳示范工程等项目投入运行并达到预期效果。截至2013年3月底,21家单位(企业)采取措施,促成22个已完工项目发挥效益,涉及资金6.88亿元。
少数企业和项目实施单位通过提供虚假信息、编造虚假资料等方式,违规申请并获得1.41亿元专项资金,违规将1.29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日常办公、经营等非节能减排方面支出。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山西、河南等省有关财政部门按照审计要求,已收回13家单位(企业)违规获得的资金6975.1万元;广东、吉林等省地方政府积极督促有关单位(企业)整改,截至3月底,15家单位(企业)将未按规定用途使用的资金1.29亿元归还原资金渠道。
此外,审计还发现8条违法犯罪案件线索。对于8条违法犯罪案件线索,移送有关部门处理后,已有3起案件的3名责任人员得到查处,其他问题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数十项目闲置造成浪费
从审计公布的结果看,很多项目都闲置未用,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比如辽宁营口造纸厂热电站脱硫粉煤灰除尘改造工程项目,由于项目单位破产,该项目建成后闲置,涉及财政资金1200万元。
辽宁营口洁海资源有限责任公司蒸发系统节能改造项目,因项目单位破产,该项目建成后闲置,涉及中央财政资金362万元。
同时,很多污水处理项目建在经济欠发达地区,项目单位基本无污水可处理,导致污水处理设施闲置。比如山西省运城市、临汾市所辖乡镇多个污水处理项目闲置,造成浪费。
节能资金挪做人员工资
在节能资金使用上,很多单位采用欺骗的方式,得到财政资金;
一些资金也被挪作他用,诸如给员工开工资等。
公示的信息显示,辽宁本溪金源铜箔有限公司,将收到的节能改造资金30万元,用于水费、电费、保险费、增值税等方面支出。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国控重点污染源监督监测运行费76.48万元,用于人员工资等支出。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将补助资金1118.67万元,借给其他公司。
吉林通化县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将转向资金3475.57万元,用于该县人员工资等方面支出。(来源新京报)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