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是我国经济进入“三期叠加”重要阶段后,国务院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通过深刻理会精神,笔者认为,发挥审计信息的作用,是审计机关落实这一精神的关键一环。
本文以审计信息价值发掘为题,谈点浅见。
使信息发挥层面性作用——功能发掘
审计工作对经济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集中体现在审计扭正、规范财经行为的效能上。
毫无疑义,严肃查处违法违规问题,是最有效的手段。
然而,应该看到,审计重拳出击,如果只是止于个案,虽也能获取震慑、儆尤之效,因与之同时并没有铲除其所赖以孽生的贪腐温床,其结果只会是扬汤止沸治标。
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手段是变个案查处为专项治理。
审计最具优势的职能,是独立地置身于社会经济浪潮之中,能透彻地洞悉其中的暗礁逆流。
将此提炼成具有层面性作用价值的信息,曝光于社会,就会牟取查处一起,震慑一片的倍增效应;提供给管理层作决策,就能取得排障导流、荡浊清源的固本功效。
在审计务实中,我们却看到,部分基层审计机关对审计问题的揭露、查处,多只注重出报告、意见书,发一般性动态、成效类信息。
虽然,这也是以审计信息的形式为经济健康发展保驾企服快车,为深化审计工作拓宽思路。
由于其主要是在审计系统内部运行,故其所发挥的作用,往往止于被审和审计自身。
正如医治血吸虫病,专注于重症患者,虽也能获取诊疗之效和提升医者自身的医术,因没能改善疫区的生态,故并不能扼制疫情的蔓延。
且扼制不了使未受医治感染者病情恶化的态势。
审计信息的完整性,涵盖审计工作的诸多方面。
因此,我们所要发掘价值的审计信息,应能发挥层面性作用。
因为,只有能服务于国家、地方经济治理,对经济发展宏观调控能发挥预警、防护功能,对某一类财经行为能起扭正、规范作用的信息,才是最具审计监督价值的。
使信息富含着专业性属性——特质发掘
审计监督信息具有比其他形式监督信息更能发挥效用的功能,既由于其具备法律所授予的独立行使职能不受干涉的权力,更因为其专业化特质。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中已明确,审计要推行职业化建设,这是进一步强化审计的专业化特质。
我国社会存在多种监督形态。
群众监督最广泛,但往往表面性,多只见表象,而不明成因,且不能直接参与解决问题;传媒监督最直接,但往往曝光式,多只是揭出了内幕的一隅,而不能透视其间的逻辑关联;部门监督最便利,但往往人情化,尽管能速查问题症结,终因同本相关,难以摆脱羁绊而过滤真相。
审计监督则不然,作为具备法定独立和训练有素的专业化队伍,其行使监督履职,毫无无疑,更加客观、更深刻、更富效能。
审计信息的高价值,决不可能产生于罗列审计事实,更不会生发于一般性地反映工作动态(其价值存在于审计系统内部互通情报,拓宽思路,相互促进),而必须要通过专业性的履职来体现。
因此,对审计信息价值的发掘,应是运用审计专业化的功力,对审计出的问题作体制、制度和机制上的深层分析,并提出“智囊”性的咨询意见、建议,以便于党委、政府决策选择,出台适宜的举措,统筹治理某个区域、或某个方面的影响经济目标实现的乱相,实现审计监督的标本兼治。
使信息脱胎于审计功能系统——机制发掘
审计信息价值的最大化,是通过对某个问题的审计,借助于审计信息的功能,在某个层面,乃至在某一区域发挥审计监督的规范作用。
而实现这种“审一当百”的长远效应,需要有一套工作机制来保障。
此即审计信息系统的“信息、咨询、监督”三大功能。
所谓审计信息功能。
是指由人和计算机等组成的,依循规范程序,进行审计情况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所产生的功能。
也即是说,审计信息应该是通过统一审计模式获取的,能为信息的量化、比较、动态等分析提供原始数据的集成。
所谓审计咨询功能,是指运用计算机技术手段,对已掌握的审计信息资源进行提炼,将其加工成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突发性、综合性的专题、要情反映,并附有可供选择的应对之策,上报给管理层作调控决策参考。
所谓审计监督功能,是以全覆盖的视野对某个阶段所实施审计结果及审计调查成果,进行汇总归纳,及时、准确地从总体上反映本级社会经济、财政运行状态,以通报、预警、设“防火墻”等方式,建构审计免疫系统,以维护地方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综上可知,审计信息价值最大化,是审计功能系统的三大功能按一定次序所组成的结构产生的。
其信息功能是咨询功能和监督功能得以有效实现的前提条件;咨询功能是信息功能的延续和深化;监督功能是在前两者功能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
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审计信息系统整体功能。
因此,审计信息价值的最大化,是审计机关整合内部资源,协同作战,形成的有指向、有作为的审计软实力的表现。
而现今部分基层审计机关所习惯的各自为战,就事论事地报送审计信息的方法,多是低层次的,亟待改进。
使信息源于战略谋划过程——理念发掘
重视全面审计,不留盲点,而忽略审计信息价值提升,是基层审计机关比较普遍存在的现象。
故而,不少地方审计年年搞,问题年年犯;形式上风风火火,实际上浮光掠影。
笔者认为,其症最要害一点,是审计理念偏位。
审计监督的秉性是强势监督,服务于国家经济治理。
而实现这一点,决不能只依赖于审计战术上的攻寨破堡,应该有审计战略上的运筹帷幄。
以决策机构 “高参”的意识,站在社会经济治理制高点,放大审计“监督、服务”效应,是此理念的内核。
具体讲,需要做好四项工作:
一是抓好信息选题。
要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审计方针搞好年度审计立项。
下达审计计划时,硬化须提供的审计进展情况,以便综合人员跟踪审计过程,及时扑捉重要审计信息。
二是强化信息综合。
综合法规科处于审计信息汇总、加工、撰写的中心位置,了解本机关全部的审计数据和审计结果,履行着审计工作质量把关的职责,发挥其作用是提升审计信息价值的关键一环,应加强这一岗位的优质资源的配置。
三是打造信息质量。
高质量的审计信息,不能仅靠某个“写手”,需要内部的协同互动,集思广益。
这一做法,能拓展信息内容的广度、深度,让信息更加具有一般性意义。
四是完善信息机制。
重大审计事项是出产高价值审计信息成果必要前提条件,上级审计机关在下达指令性审计任务的同时,应统一信息内容、明确信息重点、强调信息质量,并组织审计专题研讨、信息评选活动,以鞭策基层审计机关下气力发掘审计价值,推动信息质量上档次,使其长效化。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