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2016年末开始积极部署且付诸实践的专利质量提升工程,经过近两年来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明显进展,正当厚积薄发,继往开来。
2015年底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实施专利质量提升工程”。
2016年底,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明确将专利质量提升工程作为重大工程之一。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包含四大重点工程、八大基础支撑之“四梁八柱”的《专利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藉以通过“高水平创造、高质量申请、高效率审查、高效益运用”来瞄准提升专利质量的总体目标。
因需而动,有的放矢,企服快车面,专利质量提升工程的制定实施,反映出以前我国专利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的现状;
另企服快车面,对症下药,量体裁衣,专利质量提升工程之“四梁八柱”,瞄准了当前我国提升专利质量需要优先解决的因素。
可以说,该工程是提升我国专利质量的一场及时雨和一套组合拳。
专利质量的提升,其实是贯穿科技成果全专利生命周期各个环节的系统工程,尤其是专利创造、专利申请、专利代理、专利审查、专利运用和保护这几大环节十分重要。
在专利创造和申请质量方面,良种才能出好苗,好苗才能结硕果,否则即使巧媳妇也难为无米之炊。
在专利代理质量方面,发明创造犹如食材原料,专利代理人好比厨师,精料还需好手烹。
在专利审查质量方面,这可是专利质量的牛鼻子,事关水准效率,心系公平正义,保障正当授权,避免不当授权需要“两手抓,两手硬”。
专利审查质量可以说是我国专利事业发展的导航仪和风向标。
在专利运用与保护质量方面,换言之就是专利应用的质量。
“专利不应用,如锦衣夜行”,实现专利技术产业化及其高价值是专利质量的最高境界。
专利运用需要强有力的保护,强有力的保护专利就是为保障专利的最优化应用。
我国专利质量提升工程的重点就是专利创造质量提升、专利申请质量提升、专利代理质量提升、专利审查质量提升和专利运用质量提升,多箭齐发,相辅相成,一以贯之。
在提升专利申请质量中碰到的一个常谈常新的问题是,专利申请的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回顾我国专利事业三十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前阶段属于数量不足。
譬如从1985年4月至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一段时间内,我国专利申请量与专利授权量一直低位运行。
随着社会各界专利意识的不断提高,国内专利申请量从多年前“数量不足”的低位运行,逐渐攀升到全球专利申请量包括发明专利申请量之鳌头,持续上升的专利申请量,能否与我国目前的科技创新体量与科技进步状态相匹配,成为业内共同关注的话题。
那么,如何提升我国专利质量,使我国从知识产权大国向知识产权强国转变?笔者认为,关键之一,就是要去伪存真,去芜聚精,全面提升专利申请质量,逐步激发与提升企业技术创新和专利布局的积极性和能力。
自从2016年底专利质量提升工程全面推展以来,国家知识产权局统筹兼顾,真抓实干,强化管理,全力推进。
譬如,我们已能切身感受到专利质量提升工程在持续落地生根,陆续开花结果,明显感觉到专利审查周期在合理缩短,专利审查效率在显著提高,专利审查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
专利审查质量的不断提升,对专利质量的整体提升具有引导性、指导性的意义。
同时,近两年来,我国专利代理行业也开始向着提升质量的方向迅速推进。
近年来,随着专利申请数量的不断增长和互联网信息传播的时代进程,我国专利代理市场上曾出现过一些混乱,“黑代理”与“挂证”等违规现象一度有所蔓延。
为此,国家知识产权局先后发布了《关于开展专利代理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和《专利代理机构服务规范》,持续增强行业事中事后行政监管力度,同步加强行业自律与提高服务水准。
譬如,日前笔者在大连参加了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组织的专利代理人宣誓仪式,协会相关负责人出席会议,并在讲话中强调行业自律和提升代理质量的重要性。
我国专利代理行业正在着力提升服务水准,驶向提升质量的快车道。
相对于提升专利审查质量和专利代理质量而言,提升专利申请质量与专利运用质量工作的涉及面更大,艰巨性更高,社会性更强。
这方面的提升不但需要我国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和知识产权专业人员的坚定信念与不懈努力,而且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共同认知与同心合力。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