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纷争,想要在餐饮界厮杀出一片天地,并守护好品牌净土可非易事。我们先来看看阻碍:
品牌发展的阻碍
一、品牌意识不强,商标被抢注
南京夫子庙建康路有两家烧饼店,同样的“小郑酥烧饼”门头,做着同样的烧饼生意,据说是师徒关系,徒弟学会了手艺抢注了商标,商标纷争持续数年仍在继续还未定论。
二、品牌保护不及时,山寨店野蛮生长
茶饮品牌“鹿角巷”2017年初开了第一家店,在当年的9月份才开始申请注册餐饮服务类商标。“鹿角巷”负责人曾说过“最夸张的时候我们全国只有114家直营店,假的店有7000多家。当取得商标以后,进行一个打假和拆除招牌的行动。经济成本的话,就达到了一个亿左右。”
三、商标防御缺失,花样李鬼层出不穷
雷碧、康帅福、旺子、六个核弹等这些耳熟能详的食品界李鬼大家深恶痛绝,对于餐饮界来说,花样李鬼同样让人看得眼球炸裂。在模仿的道路上,人类的智慧无穷无尽,一个不留神,就错付了品牌,受伤害的不仅仅是食客的胃,还有正主品牌维护品牌声誉的一颗真心。
四、品牌海外布局缺失,正主被维权
一左一右的LOGO,不差分毫的品牌名称,可以说是像素极的在“致敬”,甚至有泰国的消费者发布小红书,为中国瑞幸咖啡门店拓展到泰国而高兴。极其难过的是,泰国瑞幸竟向中国瑞幸索赔 100 亿泰铢,约合人民币 20 亿元!泰国瑞幸哪来的勇气呢?泰国皇家 50R 集团表示,2020 年它已在泰国合法注册瑞幸商标,并可进行茶和咖啡等饮料的咖啡店营销业务。有律师表示这应该是中国瑞幸败诉的主要原因。
餐饮品牌应该怎么保护?
一、做好商标保护。
发展品牌,可以把商标注册分成三个层次,有条件也可以全类别注册。
1、核心层(现阶段所涉及的产品或服务)
2、储备层(未来发展可能涉及的行业领域或便于品牌联名)
3、防御层(一是防止竞争对手在相反的行业领域注册使用,二是防止类似商标出现,弱化自己商标的显著性)
餐饮品牌核心保护:
第43类:餐厅,饭店,茶馆,咖啡馆等;
第30类:火锅底料,调味料;米面制品,咖啡,茶等
第29类:各类肉食类产品,非活的水产品,奶饮料,蛋品等
第35类:饭店管理,特许经营,广告宣传,短视频推广宣传产品等
第31类:新鲜水果蔬菜、生鲜农产等
第39类:食材配送,餐饮配送服务
第40类:食品饮料加工服务;食物的防腐处理;食品加工服务;食物冷冻服务等
第16类:餐巾纸,纸巾,桌布,宣传册,包装袋,包装盒,手提袋等
第21类:厨房用具,筷子;餐具,食物盒,隔热用具等
第32类:啤酒、果汁饮料等
第33类:果酒、葡萄酒、黄酒等酒精饮料
第08类:餐具刀、叉、勺,手工用具等
第25类:员工工作服,鞋,帽,围裙等
二、版权(原创著作权)保护
版权即原创著作权,为进一步确保商标权的稳定,品牌LOGO建议及时进行版权保护。
针对品牌LOGO,做好版权保护,有助于打造升级品牌IP,也为品牌后续创作周边产品及电影联名互动做好保护前提。具体涉及:
美术作品版权、影视作品版权、摄影作品版权以及人工智能点单或配送等方面软件著作权的保护等。三、专利保护
专利技术是企业产品核心竞争力的体现,餐饮行业具体涉及:
①、配方及工艺流程发明专利保护
②、食品锁鲜技术、冷链运输或智能厨房方面的实用新型或发明专利保护
③、店面门头、店面装潢、产品包装等外观专利保护
四、海外市场的知产布局
知识产权具有属地保护原则,一国法律只在其主权管辖范围内对知识产权有效,且只能由该国法院或相关机构依据其法律进行保护。这一原则深刻反映了知识产权的地域性特征,即知识产权的有效范围和保护力度均受限于特定的地域。
在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商标注册的成本较低,但是后续撤销、异议、维权诉讼的成本却相对较高。对于餐饮企业来说,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提前注册商标是非常有必要的布局行为,有效避免瑞幸这样离谱的“维权”情况出现。
企业要发展,品牌需先行,只有做好知识产权布局,树立好品牌效应,才能为企业发展免去后顾之忧。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