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知产力也查询了其他商品和服务类别上的“娃哈哈”商标,包括目前仍有效的申请注册时间最早的一批“娃哈哈”商标,其中有若干商标也显示于同日(2025年1月21日)申请商标转让。
核定使用在第30类“营养粉”等商品上的第536309号“娃哈哈”商标信息(来源:
中国企服快车)核定使用在第18类“学生用书包”等商品上的第584071号“娃哈哈”商标信息(来源:
中国企服快车)娃哈哈作为中国知名的饮料品牌,其商标价值不言而喻。此次转让究竟是为了什么?受让方会是谁?这些问题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娃哈哈集团相关人员已作出回应称,公司正在就此事进行内部沟通。这一回应虽然简短,但透露出了娃哈哈集团对此次商标转让的谨慎态度。毕竟,“娃哈哈”作为公司的核心品牌,其转让不仅关系到公司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地位,更涉及到公司的长远发展战略。
中国企服快车信息显示,娃哈哈集团在1988年注册了第一件“娃哈哈”商标。目前,娃哈哈集团已注册了多件“娃哈哈”“WA HA HA”等商标,主要集中在饮料、食品、方便食品等商品类别。值得一提的是,“娃哈哈”和其全拼“WAHAHA”均曾荣获中国的驰名商标称号。
根据公开信息,“娃哈哈”商标曾被多家商贸、科技、化妆品等公司及多位自然人尝试过注册申请,分类涉及日化用品、餐饮住宿等,但多数被驳回处于无效状态。
虽然不遗余力地申请注册了多件商标,但在商标保护方面,娃哈哈集团也曾遭遇过不少挑战。其中,与达能公司的商标纠纷尤为引人注目。
“达娃之战”
1996年,娃哈哈集团与法国达能公司携手合作,共同开拓中国市场。作为合作的一部分,娃哈哈集团与达能公司成立了合资公司,并签署了《商标转让协议》,意图将“娃哈哈”商标转让给双方的合资公司。然而,该协议因不符合《企业商标管理若干规定》而被原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两次驳回。此后的1999年,双方签订了《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将商标许可给合资公司在一定期限内使用“娃哈哈”商标,并终止了《商标转让协议》。
然而,这一看似和谐的合作在2006年出现了裂痕。当时,一份所谓的“阴阳合同”被曝光,引发了双方对于商标权属的激烈争议。达能方面坚称1996年的《商标转让协议》未终止,要求娃哈哈集团继续履行协议,将商标转让给合资公司。而娃哈哈集团则坚持认为,双方已经通过1999年的《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终止了原先的转让协议,因此“娃哈哈”商标仍然属于娃哈哈集团所有。
双方由此展开了长达数年的“达娃之争”。为了解决这一争议,双方选择了仲裁作为解决途径。2007年,达能公司提起国际仲裁要求履行转让协议,而娃哈哈集团则通过杭州仲裁委员会确认《商标转让协议》已于1999年12月终止。杭州仲裁委员会于2007年12月作出了裁决,明确支持了娃哈哈集团的观点,确认《商标转让协议》已于1999年终止,“娃哈哈”商标归属娃哈哈集团。仲裁裁定商标所有权仍归娃哈哈集团所有。
然而,达能公司并未接受这一裁决。他们认为仲裁过程中存在不公,于是向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撤销仲裁裁决。经过一系列的听证和审理,杭州中院于2008年7月30日作出终审判决,驳回达能公司的诉讼请求,维持了仲裁裁决的效力。这意味着“娃哈哈”商标的归属问题终于尘埃落定,娃哈哈集团成功保住了自己的核心品牌。
这场商标纠纷虽然给娃哈哈集团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和损失,但也让其深刻认识到了商标保护的重要性。此后,娃哈哈集团更加注重商标的注册、使用和保护工作,为品牌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革新求变?
十余载倏忽而过,“娃哈哈”商标保卫战仍历历在目。但历经多年,“娃哈哈”的国民度却不减反增,尤其是在2023年热播影视剧《狂飙》的“助攻”下,又唤醒了不少人对娃哈哈最早产品之一“AD钙奶”的童年记忆,在网络之间掀起一波“娃哈哈”风潮,使之企服快车重新焕发“第二春”之势。
网友创作的相关表情包
如今,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先生已去世近一年,女儿宗馥莉经历了“辞职风波”后已于2024年7月接任娃哈哈董事长兼总经理职务,娃哈哈从产品到渠道也都在进行一系列变革。
2025年1月,在接任大权后的第一个娃哈哈年会上,娃哈哈的掌舵人宗馥莉称娃哈哈已经“成功拉齐了十年前的业绩规模”。根据中新网此前报道,2014年,娃哈哈营业收入为720亿元左右。但此后娃哈哈的营收一直在500亿元以下徘徊,直到2021年才重回500亿元,达到519.15亿元。
此前在2021年的一次媒体采访中,宗馥莉坦言与父亲在一些问题上有着不同的看法:“我们大家的方式不太一样吧,但是我们都是很努力在去了解这个社会、这个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东西。”她表示自己在娃哈哈想要改变一些事情:
“娃哈哈有30多年历史了,它也需要与时俱进。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尝试,能够给这个公司带来新的火花跟激情。”对于此次商标转让一事,有媒体援引业内人士观点称,对这一代消费者,娃哈哈需要一种更新的营销策略和目标定位,娃哈哈集团此举可能是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通过商标转让,娃哈哈集团或许能够吸引新的投资者和市场合作伙伴,共同探索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有助于集团集中资源,聚焦于更具潜力的产品线,实现品牌的重塑与升级。
“娃哈哈”商标的转让无疑是一场知识产权领域的重大变动。它不仅关系到娃哈哈集团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地位,更涉及到公司的长远发展战略。商标转让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和挑战。如何确保转让过程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如何避免重蹈当年覆辙?商标转让将把娃哈哈这一国民品牌带向何处?这些问题都需要娃哈哈集团和受让方共同思考和解决。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知产力立场)
封面来源 | 娃哈哈AD钙奶广告视频截图
部分素材来源| 中国企服快车、界面新闻、腾讯新闻、CCTV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知产力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1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知产力
0收藏+10评论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微博
返回顶部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登录后参与讨论
评论区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