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则其中一条就要求:卖场型店铺、商家入驻天猫平台需要提供其商标在第35类注册的资质。
我们都知道,商标共有45个类别,其中1至34类是商品类别,35至45类是服务类别。
而此次天猫要求的第35类商标属于服务类别,这可不是随便指定的,商标第35类别在江湖上的争议由来已久:
有人觉得它属于万金油类别,谁都要注册,还不如没有;有人觉得它还是有存在的必要。第35类商标主要针对为他人提供广告、营销、财会服务等。
例如我们企服快车就注册了第35类的商标。
其中最为人诟病的就是3503“为他人推销”,因为这意味着,如果你没有注册该类,而别人注册了,那么他就可以正大光明的打着你的旗号去卖其他商品或服务,只要他不涉及你的商品,你也不能把他怎么着,因为他就是搞推销的嘛。
举一个小例子:A企业是制造服装的,注册商标时只注册了25类服装类别,没有注册第35类,后来A企业搞大了,品牌知名了,B企业见势,去注册了A企业商标在第35类别的专用权,然后开了同名的服装店,卖各种牌子衣服,就是不卖A品牌的。
后来A企业在注册其他商标时,一点都不加考虑,全都囫囵吞枣的注册第35类。
商标第35类成立防御性类别:从上面的例子咱也可以看出,商标第35类别已经变的像“防御性类别”。
很多企业可能并没有相关的服务,但又怕别人侵权,也不得已要将商标多注册一个类别,注册完了暂时又用不着,又怕别人侵权,又怕撤三,所以这个类别是很多企业商标注册过程的痛点。
那你可能会说:既然是防御性类别,也就是说大家为了防御别人侵权自己的商标就都会去注册这一类别,大家都注册了还有什么意义,这和大家都没在这个类别注册起到的效果是一样的啊。
根据奥卡姆剃刀原理,如无必要勿增实体,搞这么一类别不科学啊。
非也,因为市场上确实是有很多企业是专门提供这类服务,他们没有另外的产品,所以如果取消商标第35类别,那么他们的品牌将得不到保护,他们的市场将一片浑浊。
为什么商标第35类是必注册类别?
其实,各个商标类别本来是没有太多交集的,因为如果有较大交集,他们就会被合在一类。
可既然是没有太大交集,又怎来“商标第35类别是必注册类别”这一说呢?商标第35类主要针对为他人提供服务,例如,电视台为他人打广告、营销公司为他人做推销。
当然也可以为自己打广告,但不能只是为了自己,你得有从外界获得的营业收入。
也就是说,第35类商标原本是针对这些为他人提供服务的企业。
发展到后来,很多本来在隔壁类别注册商标的人心想:
这个万金油类别是侵权高发地啊,为了以防万一,多花点钱吧!由此它慢慢的却变成了一个防御性类别。
从这个角度讲,第35类并不是天然的“必注册类别”,只是相比其他类别而言,如果别有用心之人想要侵权,会更大概率的找这样一个容易“占到便宜”的类别。
搞清楚这些之后,其实你没有必要不管不顾的一定要在第35类也注册你的商标了,说到底还是根据你自己的需要:
如果你企业的业务确实或多或少的涉及“为他们提供广告、推销、商业咨询相应服务”,或者不久后就有往这个方向“进军”的打算,那你确实是可以在第35类别注册;如果你没有这个需要,只是风闻别人说第35类好重要,你就想在这个类别注册,我还是劝你,不要浪费钱了。哪些企业一定要注册第35类?
像天猫、京东、淘宝这些平台首先是自己本身要注册第35类的商标,现在也开始要求一些在入驻的店铺的第35类商标。
还有,互联网公司一般都会注册这个类别,因为只要沾上互联网,就意味着你可以在你的APP页面、网站页面为他人打广告之类的。
另外,常见的一定要注册商标第35类商标的企业还有如下:广告公司、策划公司、设计公司;进出口贸易公司、电商企业;商业管理咨询服务类公司、公关公司;医院、药店药铺;猎头公司,招聘服务及人事管理等类型的公司、例如智联招聘;财会服务公司、例如企服快车财务;文秘服务、办公服务公司;要大规模入驻电商平台的企业。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