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是创业之都,每天都有很多创业公司成立,创业之初,很多企业都会把重心放在如何拓展业务上,这个原本没错,但是企服快车小编发现很多初创企业都会忽视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结果业务是发展起来了,但是商标却没保护好,在商标问题上栽了跟头,案例可查看《盘点那些在商标问题上吃了大亏的网红餐厅》。
我们先来看看创业公司在商标问题上最常犯哪些错误。
一、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在侵犯他人的商标专用权 滴滴打车当年将“嘀嘀”这两个字作为打车产品的名称,它就以为自己这样做是没有问题的,自顾自认为“这和商标有什么关系?” 这样的错误意识本质是源于对商标认识的不到位。
二、由于刚刚创业,公司内部没有主要负责跟进商标注册的专业人员,于是对商标一事一拖再拖,直至久病成疾。
拖延症平时拖拖就会影响事情,在商标一事上拖拖很有可能事关生死与成败。创业型公司的职务一般不会像大公司那样细分,很多人都是身兼重负。好处就是能加锻炼能力,而且在短时间内就可以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尽快独当一面。坏处就是有些工作很容易被忽略掉,比如商标注册。
当一家企业没有直接的知识产权负责人时,如果大领导人对商标注册的认识有限,很有可能产生“为什么要注册防御型商标?”“注册商标之后,为什么还要跟进,还要占据员工时间?”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之后就会导致预算申请慢半拍,商标注册慢半拍,等到慢出大问题,后悔也来不及了。
三、以为可以“等到公司壮大以后,再注册多类别商标”
一般情况下,等到自己的公司壮大以后,投融资了,知名度打响了,消费者都知道自己公司的品牌了,会发现商标已经被抢注了。北京拜克洛克科技有限公司刚刚宣布将ofo共享单车改名为ofo小黄车。但是在与共享单车相关的关键商品及服务类别上,“小黄车”商标就已被他人在先注册了。
如果自己企业商品或服务都很好,也已经投入大量的宣传费用了,消费者也认准了。这个时候准备注册商标了,发现商标已经被注册。要不拿钱买授权,要不拿钱买转让,要不拿钱从头再来。如果没有非常大的资金底气,很有可能会因为商标问题压死自己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那么对于上述这些容易触犯的商标雷区,创业公司又该如何避免呢?企服快车知识产权平台建议初创企业从如下几方面为商标“铺路”,避免“掉坑”。
1.商标注册宜早不宜迟
接触过商标注册的人都知道,我国的商标注册实行“优先申请”原则,也就是说谁先申请谁就优先取得商标注册证,就可以获得法律的保护。可以这么说,商标注册拼的就是速度,先注册先得到,有时候可能只是晚了一天,商标就落入了他人之手。所以,记住,商标注册宜早不宜迟。
2.要有先见之明
初创公司发展初期,为了节约成本,对商标注册的使用范围比较窄,这是初创者容易犯的第二个错误,今后将为公司发展扩张埋下隐患。
像“零食侠”就犯了这样一个错误。2015年,公司创始人赵若宸提交了“零食侠”关于第35类文字商标的注册申请。第35类商标的使用范围包括:
广告宣传、为零售目的在通讯媒体上展示商品、通过网站提供商业信息、进出口代理等等。而在2016年,知名零食品牌三只松鼠申请注册“零食侠”1到45类商标的消息,一旦三只松鼠在第35类目之外的其他商标申请顺利通过,这对于零食侠的品牌价值而言无疑是致命打击。如果零食侠未来想凭借积累的品牌价值做一些延伸尝试,将会发现受到限制。
3.寻求专业商标注册代理公司
在我国商标注册一共包含45个类目,申请流程较为复杂。由于创业者对商标品牌和知识产权的认知有限,对申请商标注册流程和规范经验不足,将导致商标注册通过率降低。
而专业的商标注册代理机构可以帮助企业提升商标申请的审核通过率,帮助企业建立长远的商标注册规划,从而让企业在发展中处于优势地位。
总而言之,对于初创企业来说,还是要尽早做好商标注册,才能为自己的品牌做好全面保护,这也为自己的品牌和企业做大做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