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协议属于印花税的范围,但并非所有的贷款协议都需要缴纳印花税。如果企业不了解相关政策,将导致更多的税收。那么,哪些贷款协议必须缴纳印花税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贷款合同印花税的相关规定。

1. 与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签订的贷款协议需要贴花

印花税的征收范围以示例的形式选择,无示例合同或具有合同性质的证明,无需缴纳印花税。

在企业签署的贷款协议中,印花税目表只列出了公司、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签署的贷款协议。因此,企业、非金融机构或个人签署的贷款协议不需要缴纳印花税。

此外,公司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签订的贷款合同到期后,由于贷款尚未偿还,合同尚未履行,原贷款协议增加了延期条款。如果合同正常使用,则无需补贴。

以上常说其他金融机构,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的部门,除中国人民银行和各专业银行外,取得经营信贷业务许可证。

根据规定,印花税只对税目税率表中举例的凭证和财政部明确纳税的许多凭证进行纳税。

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和贷款人签订的贷款协议必须缴纳印花税。

根据规定,贷款展期合同等办理贷款展期业务的凭证,按照信用制度的规定,只注明延长还款的,暂不贴花。

2. 其他情况需要按照“贷款协议”税目贴花

根据规定,下列业务中的应税凭证应按“贷款协议”税目贴花:

a) 融资租赁合同

企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签订的融资租赁合同,是以融资模式实现融资目的的项目,实际上是分期偿还固定资金贷款。因此,需要按照“贷款协议”的税目进行贴现。

b) 抵押贷款合同

按揭贷款合同是一种资金贷款业务,需要按照“贷款协议”的税目贴花。贷款公司无力偿还贷款,抵押财产转移给银行等贷款公司时,按“资产转移数据”贴花。

c) 与银团签订的贷款协议

企业集团产生贷款业务。有时贷款人是由多家银行组成的银团,银团的每个成员都承担一定的贷款金额。根据规定,集团公司需要将与每个银团成员签订的贷款合同原件中记录的金额贴上标签。

d) 借条

当一些银行申请贷款业务时,他们只向贷款业务发放借据,不签订贷款合同。此时,借据属于具有合同性质的应税凭证,需要按照“贷款协议”的税目进行贴纸。

3. 信用额度内借款协议如何贴花?

在日常工作中,为了使营运资金具有较强的营运性,公司将与银行签订年度(期)贷款协议。银行将向公司提供信用额度,企业将在信用额度内借还贷款。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公司的具体贷款额度在时间内没有达到信用额度,印花税也需要在签订贷款协议时以信用额度为基础,按0.5万的税率缴纳。

根据规定,借款人签订的营运资本周转贷款协议一般按年(期)签订,要求最高限额,贷款人在规定的期限和最高限额内借款。因此,在签订营运资本周转贷款协议时,应按照合同规定的最大贷款额度进行纳税贴现。之后,只要在限额内借款还款,就不再签订新合同,也不再贴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