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行政服务虽然号称“只去一趟”,服务人员态度也很好(但对政策不是很熟悉,给了我几次指示==哭泣)。
但是我的个体经营和投保的过程真的很累。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我遇到的坑,供大家参考。
我今年1月份买了一套商业公寓,跟卖家说是用来注册个体户的。
对方也答应说OK,没问题。
交房前,拿到房产证后,我就开始通过“浙江省企业登记全流程电子平台”进行登记。
但第一次因为【无授权】被拒绝了。幸好拒绝意见里有工作人员的电话,我赶紧打电话询问。对方需要房东的授权和租赁合同。我说地址是我自己的,我有房产证(本以为拍第一页就可以了,但实际上要求每页都要拍照上传)。但对方表示,还需要授权。我只好授权我的工作室做房东。网上找个模板修改一下就行了。
但是再次提交后,又被拒绝了。回复是注册地址已经被使用了!也就是说,在这个地址注册了一家A公司。我查了百度,哦哟,居然找到了。
但是我看房子的时候,卖家把它租给了一家三口,根本没有公司办公室。这显然是对注册地址的欺诈性使用。
问了卖家和中介,他们也一头雾水,不知道。
没想到买的时候提前查了(可以借鉴,一定要查,或者写在合同里!)。
只能猜测,之前房子委托给中介的时候,信息就被泄露了。
我被迫持房产证(和地址门面照片)到市场监督管理所,作为房东申请注销注册地址。工作人员小姐说只能发出通知让对方搬家。而且这个通知迁移,有一个宽限期,最快的是半个月(有点记不清了)。
至于冒用地址的处罚,市场监督管理办公室无权很不公平...
我不得不当场痛苦表现出同情心,抢着交社保,巴拉巴拉,要不然就断了。工作人员大概看出我可怜了,就答应尽快帮我。
但是,注册只能暂时搁置,并且必须完成该过程。
卖家问过之前托管的中介,没有回复,也没有进展。中介合同里没有写注册地址,中介也没那么细心,所以问要不要报警。
这种事情,还是得自己动手。
我拨打了12345,通过在线投诉平台投诉了冒用公司办公地址的情况,但处理时间较长。卖家也是如此。
最后我脑洞大开,终于通过爱奇查找到了A公司的公开联系方式(我也问过市场监管处,但工作人员以不能泄露为由拒绝了我)。
各方互相对峙,他们组成了另一个团体。最后确认是原中介处理房屋托管,并将地址信息偷偷转卖给A公司。在卖方不知情的情况下,A公司还以为是房东委托的。
中介给我打电话问我想怎么解决,抱怨别人欠钱巴拉布拉巴。反正越是胡说八道,我越是恼火,根本不相信。强烈要求对方赔偿并出示证据。不过,可能电话里的语气太凶了(???)。中介有点害怕(???)。
直接将地址注册费退还给A公司,阻止大家逃跑……
A公司的联系人问我怎么了,中介怎么退钱的。
但是因为A公司的联系人想取消我的投诉(投诉有用!!),最后同意赔偿我和卖家吐出来的大部分。并承诺在一周内搬迁地址时通知我。
由于被冒用,地址属于卖家,但现在我受到了影响。
退款部分是因为地址的租约一年没有完成,所以需要收回部分,但这只是片面的说法,我们无法知道实际情况。
自从卖家把房子卖给我后,已经追回了几百万。
我不在乎这点垃圾,同意全部退还给我。
至于我,我不想在这件事上浪费太多时间和精力,所以我接受了。
让我们回过头来复习一下课程:
我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语气,不要把人逼得太紧。
每次谈判时,总是提醒自己你的目的是什么。
不要被其他事情分心,尤其是情绪。因为我是一个很情绪化的人。
这也是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谈判课中教授的最重要的谈判技巧。
比如这次事件,重点是让中介直接把所有费用退还给我,而不是问问题发泄情绪(中介想直接和我沟通,因为我是主要投诉人)。
反正就个体工商户的登记而言,除了登记地址有点麻烦,其他的填写内容都比较简单。我请六六做的“自由报税课”,也提供了整个过程的上手讲解。
由于地址被盗用,我的注册被延迟了大约一个半月。
实际上,如果按照正常流程,杭州基本上可以在一到两周内在线完成整个流程。并免费颁发营业执照+免费送货上门。还是蛮方便的。
至于后续单位以个体户名义参保、开立公众账户等,则另当别论。我一直很迷茫,走错了很多路,浪费了很多精力,还浪费了钱……下次我来分解一下。射击木槌,退出。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