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2019-2023年的上述指标,3D Systems分别是铂力特的4.7倍、9.9倍、6.3倍、13.9倍、10.9倍。
相较于铂力特,3D Systems P/P指标始终是处于高位(接近P/P15业绩就爆发的经验值)。
你能看到,3D Systems不管是专利估值、专利数量和营收都远强于铂力特,为什么市值反而只有铂力特的一半呢?我们说过,分析一家企业的价值,“专利技术和商业”的融合分析是最高境界,3D Systems的技术可能没问题,那么大概率就是商业化出问题了。
02、3D Systems的专利技术与商业化
通常情况下,随着技术和专利的累积,公司会诞生新的产品或服务,它又会让老业务换发新春,或者直接生长出第二增长曲线,而这将推动公司的业绩(营收利润、净资产、现金流等)的增长,并以此驱动公司市值提高。
关于专利技术的累计,3D Systems做得是真不错。
其技术涉及SLA、SLS、MJP、FDM等主流3D打印技术;纵向贯穿工艺、材料、硬件、软件等3D打印全产业链主要环节。
技术覆盖面广,一部分得益于自研给力,一部分在于持续的并购——从2001年开始,陆续收购了几十家3D打印企业。
例如,工艺方面,曾收购SLS技术开发者DTM,SLS技术企业CEP等;材料方面,亦收购拥有3D打印陶瓷技术的Figulo,以及拥有ABS、PLA和HIPS等塑料材料长丝3D打印技术的Village Plastics等;应用方面,收购包括定制化产品和收藏品的COWEB,3D游戏设计与开发的Digital PlaySpace等,以及计算机建模软件方面的桌面工厂等等。
自研加并购,让3D Systems的专利技术累计吊打铂力特等新生代玩家。
但吊诡的是,这并未为3D Systems带来出色的业绩:近十年,3D Systems营收一直在5-7亿美元之间打转,商业化层面可谓一塌糊涂。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3D Systems强专利、弱商业呢?
营收增长遇阻的背后,首当其冲的原因是部分早期专利失效,技术壁垒有所降低。
2013年、2014年,3D Systems的多项核心专利到期,再景气的行业也经不住大量企业涌入进来抢“蛋糕”。
尤其是3D Systems彼时较为依赖的消费级产品领域,因为价格敏感很快被新玩家攻城略地。
3D Systems于2016年抽身消费级市场,幸好那时有牙科等新业务的增长填上了坑,不然它的业绩就不是“横盘”,而会是一路向下了。
时至今日3D Systems倚重的牙科业务也在遭遇了滑铁卢。
2022年,通货膨胀导致非必要消费意愿下降,牙科同比下滑46%,且鉴于目前⽛科诊所在材料库存高和需求疲软的情况下运作,公司预测,2023年还牙科业务将继续下降35%。
医疗保健和工业解决方案是3D Systems两大垂直业务,隶属于医疗保健的核心业务牙科已经有点崩,3D Systems现在只能期待⼯业市场不要恶化。
此外,如前文所言,3D Systems多年横向纵向大量并购。
这客观上致使专利数量增长,但对于并购企业整合不利,一定上拖累3D Systems的业绩,这也是其从2020年开始陆续剥离非核心业务,以及业绩不振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3D Systems正押宝再生医学——用患者自身的细胞替换或修复受损组织或器官的医学领域。
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2019年器官移植4万例,等待供体的患者超过11万例。
再生医学和生物打印,也许可以为3D Systems带来巨大的商业利益,唯一问题是什么时候实现商业化不好判断。
03、铂力特的专利技术与商业化
再来看铂力特,目前不仅未像3D Systems一样遇到商业化瓶颈,而且还称得上是“平步青云”。
铂力特自2017年以来各年度营收维持正增长。
2017-2022年,营业收入从2.2亿元增加到9.18亿元,复合增长率为33%,2022年全年营收同比增速66.32%;归母净利润由0.34亿元增加至0.80亿元,期间2021年归母净利润为负,主要是由于计提股份支付费用1.73亿元。
之所以能实现业绩高速增长,首先在于铂力特押对技术路线——金属打印。
按照打印材料分类,3D打印分为金属打印和非金属打印。
但随着早期专利相继到期,非金属3D打印产品的价值量随之骤降;而金属打印更加适用于工业级产品,技术难度更高,价值体系得以维持。
其次,就是针对市场需求去打造产品。
例如德国EOS是全球金属打印路线的领导者,其专注于提升“成形质量”和“成形效率”,并不侧重发展超大打印尺寸的设备,产品线也相对简单。
铂力特打印设备在其它参数与EOS看齐的情况下,最大成型尺寸努力超过EOS的可比产品。
比如EOS-M400及M400-4是400mm×400mm×400mm最大成型尺寸;铂力特-S600是600mm×600mm×600mm;铂力特T-S1000则达到1200mm×600mm×1500mm——这为铂力特拿下航天航空领域订单奠定坚实的基础,其业务七成集中在此领域。
在国内金属打印市场,铂力特属于专注这一细分赛道的稀缺标的。
目前它在上游金属粉末领域已经实现国产替代,实现设备端、产品端、材料端的产业链一体化布局。
同时,也具有规模优势——拥有国内最大的金属3D打印产业基地(340余台增材制造设备,90余台分析检测设备),且正在筹划合计达45亿元的大扩产计划。
不过即便如此,铂力特并非无可挑剔,专利技术可能成为其软肋。
铂力特选择的技术路线是目前最成熟、应用最广的SLM技术。
这项技术的核心专利已于2016年到期。
可以说铂力特之所以能够长驱直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早期专利壁垒消失。
但这样的发展终究有“拾人牙慧”之嫌。
据铂力特2022年报的“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变化情况”:从已有专利总数、年内取得专利数量,以及在申请专利情况看,“SLM激光选区熔化成形设备设计与制造技术”仍是铂力特的核心技术,也就是说其专利布局仍重点围绕行业应用最广的SLM技术开展。
而当前,国外一众新势力则携新技术相继崛起,在速度、强度、价格等方面向传统技术展开攻势——Desktop metal的金属单程粘结剂喷射新技术,可以大幅提升打印效率;Markforged独有的原子扩散增材制造(ADAM)以及连续纤维制造(CFF)技术,打印出的产品强度非常高,机器性能强大,价格却低的惊人。
新技术正在重塑3D打印行业,如果铂力特不能有所建树,它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也会遇到瓶颈。
对此,迈克尔·波特在《竞争战略》一书中早有论述:任何建立在专有知识或者专业技术上的移动壁垒,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减弱。
专利技术和商业化,铂力特必须两条腿走路,否则3D Systems就是前车之鉴。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知产力立场)
图片来源 | 网络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知产力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1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知产力
0收藏+10评论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微博
返回顶部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登录后参与讨论
评论区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