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去的国庆节,来自九江赛城湖的约5吨大闸蟹经过严格检验检疫后被打包装箱运抵上海,然后经空运到达台湾。
据介绍,位于九江赛城湖的这家大闸蟹养殖场已连续多年销往台湾,今年销量预计约90吨。
这仅仅是我省大闸蟹产销两旺的一个缩影,在其背后,是我省以打造“鄱阳湖”商标为契机,推广使用“鄱阳湖大闸蟹”品牌的结果。
高品质大闸蟹飞上台湾同胞餐桌
“大闸蟹销往台湾很难,各项检验指标非常严苛。”南昌水产品综合批发市场从事大闸蟹贸易10余年的刘先生说。
据九江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九江赛城湖的这家养殖场的大闸蟹已连续多年销往台湾,2016年销售大闸蟹20批共92.8吨,货值352.5万美元,2017年销售10批共85.1吨,货值323.38万美元,所有批次大闸蟹全在台湾经检测合格。
加上国庆期间销售的5吨大闸蟹,今年销售量预计90吨左右。
而据南昌市农业局消息,进贤军山湖大闸蟹除销往上海、福州、广州等城市外,新加坡、韩国等国家也早已成为其海外市场。
与江西大闸蟹远销海内外相对应的另一个现实是,省城南昌的大闸蟹市场长期被苏北大闸蟹占领。
9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九江凯瑞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黄国平受邀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时称,“江西的大闸蟹品质不比阳澄湖的差,但因没有打出名气卖不出好价钱。”黄国平直言,过去有不少江西产的大闸蟹被人贩至上海等地,假冒阳澄湖大闸蟹销售。
“同样一只螃蟹,换个品牌价格马上翻番。”江西省渔业局生产科专家胡火根称,江西最不怕和别人比的就是环境、水质,江西本土的大闸蟹品质丝毫不比其他地区的差,江西大闸蟹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其实是缺乏品牌意识。
我省致力打造“鄱阳湖大闸蟹”品牌
数据显示,2017年全省大闸蟹养殖产量为18728吨,捕捞产量为2156吨,其中,九江市养殖产量为8800吨。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四大淡水湖中唯一没有富营养化的湖泊。
一直以来,鄱阳湖都是农产品品质的象征。
因此,江西省农业厅提出要以打造“鄱阳湖”商标为契机,推广使用“鄱阳湖大闸蟹”品牌。
尴尬的是,曾经的数年里,江西人却不能以鄱阳湖为商标销售特产。
据了解,早在1998年12月,江苏苏州农工商集团就申请了“鄱阳湖”商标,并在涵盖所有农产品的三大商品类别上(29类、30类、31类)同时注册。
2000年5月,这三项“鄱阳湖”商标分别注册成功。
自那时起,江西人不能冠名销售“鄱阳湖”牌农产品。
随着品牌意识的逐渐苏醒,2004年江西开始主动要回“鄱阳湖”商标。
直到2009年,江西才抢回了29类(加工产品)、30类(初级加工产品)商标,2010年则抢回了31类(活鲜产品)商标。
“鄱阳湖”商标的“失而复得”反映了江西人品牌意识的转变。
在几年的经营过程中,江西更意识到品牌维护的重要性。
得益于“鄱阳湖”商标的创建,黄国平的鄱阳湖大闸蟹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甚至把专卖店开到了天猫、京东。
环鄱阳湖区域大力推动虾蟹产业发展
九江襟江带湖,水域面积500万亩,长江过境长度152公里,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有53%的水域在九江境内,是我国最早的渔业基地,自古素有“江南鱼仓”美誉。
区内河流纵横、湖泊密集,塘堰水库星罗棋布,精养鱼池集中连片,宜养水面126万亩,发展水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近年来,虾蟹市场火爆,九江顺势而为打出“做大虾蟹产业、做强优势品种,唱响鄱阳湖品牌,建设现代渔业强市,打造虾蟹产业名城”的口号,全力推动“一虾一蟹”产业发展,做大做强“鄱阳湖”水产品牌。
记者了解到,目前九江市虾蟹养殖面积已达46万亩,2018年新增13.26万亩,其中大闸蟹17.35万亩、小龙虾28.65万亩(稻虾共作15.23万亩)。
在鄱阳县,大闸蟹养殖规模也达到了10万亩。
江西省渔业局专家胡火根称,江西地区的养殖大部分是大水面人放天养,可以说大闸蟹是半野生状态。
接下来,我省大闸蟹养殖将继续在管理方面下工夫,企服快车面严格控制养殖环境,另企服快车面要推动标准化生产,倡导大规模高品质养殖模式。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