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概念升温、消费升级背景之下,家电企业的战争进入到下半场,已经从最初的价格战、营销战、渠道战、口水战发展到现在的技术战、产品战、专利战、创新战。家电企业发力争夺消费市场,阵营之间难免硝烟四起,首当其冲的便是产品专利问题。
矛盾频发 家电专利拉锯战盘点
近两年,无论是在境外还是国内,家电行业的专利战已经成为常态。夏普与海信、格力与奥克斯、格力与美的都曾发生过相互“怒怼”的专利拉锯战,而美的与云米、TCL的专利矛盾更是直接在AWE展会上正面爆发。
2016年6月,夏普在美国法院起诉海信、要求收回品牌使用权并索赔1亿美元。2017年最后一个月里,海信电器以专利侵权为由在北京和青岛两地法院对夏普发起诉讼。
同样是2016年6月,格力以专利侵权为由向奥克斯提出1.1亿元的专利诉讼索赔。8月,奥克斯反击格力,起诉格力专利侵权并索赔5000万元。
此外,格力电器也与美的在空调专利上“对垒”,还被外界认为是家电企业竞争提升到新高度的标志性事件。2017年6月底,格力在北京起诉美的“制冷王”系列空调侵犯其实用新型专利权,索赔5000万元。随后美的开始“反击”,在一周内连续对格力空调发起3起诉讼,累计索赔4000万元。
专利战役的熊熊战火也燃烧到了今年的AWE展会现场。在展会第一天,上海浦东新区知识产权局执法人员到达AWE现场,就云米科技旗下云米洗碗机涉嫌侵犯美的专利权事件进行现场调查,起因在于云米洗碗机涉嫌侵犯美的专利权。
无独有偶,上海浦东新区知识产权局执法人员还对TCL公司涉嫌侵犯美的空调无风感技术方面专利权进行了现场调查,现场气氛一度尴尬到冰点。
专利战的实质是一场技术创新的博弈
近年来流行这样一句话:“一流企业卖专利,二流企业卖技术,三流企业卖产品。”在业内人士看来,家电企业专利战频发,折射出家电行业竞争方向的转移。
行业发展初期,产业链上下都是粗犷式经营,最明显的特征便是低价竞争、渠道扩张、铺张营销、粗放管理。如今家电行业发展成熟且市场饱和,家电企业想要在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分一杯羹,就必须注重产品价值、溢价能力、产品创新和技术研发,竞争层次也提升到了技术战、专利战、产品战。谁拥有先进的产品技术和生产技术,就在下一阶段的竞争中占主动地位。因此,谁都不会放过这一展示“手腕”的绝佳机会。
目前,家电企业打专利战已经进入到纵深发展阶段。在国外,利用专利战围剿竞争对手已经很成熟,对专利的保护、上交的专利费都很高。但在中国还在启蒙阶段,企业间专利战不断升级,已经不仅仅是为了抢占市场,或者索要一点点的专利费,更大的作用是为自己产品的快速推广和抢占市场赢得时间。
显然,当下的专利纠纷你来我往、刀光剑影,但实际上是企业间竞争实力之间的正面、公平较量。相信随着研发成果的关注度和保护力度逐渐加大,企业竞争迈向更高层次,如今只是中国家电行业发展的阵痛期,效果百利无一害。
保卫专利 企业如何积极应战?
那么,企业如何才能在专利战中胜出呢?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作为技术创新的拥有者,关键是要了解专利制度的游戏规则。专利制度的核心是以新技术的充分公开获得有条件的市场垄断。这就要求企业有专利意识,一旦有新的技术发明,就要赶紧申请专利,以免被他人捷足先登,错失拥有专利的先机。这企服快车面,是中国企业的一个共同短板,不仅是家电行业。
而面对宣战对手,日常工作中要保存好能够证明产品获利情况的财务账册和资料,以证据说话,不要怕对簿公堂,专利纠纷本质上就是拉锯战,消耗的是双方的元气,只要证据齐全积极应战即可。
另外,对于资源和竞争力相对较低的企业,应该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重点领域创新,获得最大的创新效益,同时要充分利用好专利资源,让知识产权成为企业的“真金白银”。
来源千家网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