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智能手机国内市场的增量首次下降,国际数据公司也预测说,今年中国智能手机的销量将只会增长2.5%,增速明显落后于全球平均水平。
在国内市场出现了相对饱和的状态,许多国内企业瞄准海外市场,国产手机出口一下成为热门。
海外蛋糕虽甜,但可不是想吃就能吃的,几乎所有的国产手机出口都遭遇了因专利问题造成海外禁售的尴尬。
国产手机海外屡遭禁售
就在不久前,爱立信诉小米专利侵权案在印度开庭。
去年年底,印度新德里高等法院做出裁决,禁止小米手机进口并在印度销售。
原因是瑞典电信设备厂商爱立信起诉小米,称后者使用自己的技术专利,但拒绝支付相关费用。
一时间,小米旗下全线手机产品都不得“进入”印度市场,这对于积极谋求“国际化”的小米无疑成为“当头棒喝”。
小米公司按照“每台设备预缴100印度卢比于法院提存”的条件,临时获得继续销售部分手机的许可。
此前,另外一家中国手机企业也曾遭受过爱立信的专利大棒。
金立集团董事长刘立荣称,金立手机在印度市场曾出现过一次专利危机,当时爱立信通知印度海关,扣留了他们的设备。
早年,因专利问题,华为也曾被思科、摩托罗拉等公司不断告上法庭。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移动智能终端产业发展白皮书》认为,随着智能手机领域竞争日益加剧,专利纠纷及专利诉讼数量显著攀升,我国智能手机产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专利风险。
手机专利:无法回避的标准专利
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专利似乎是个遥远而高深的话题,殊不知在我们每天使用的手机上,就集合了成千上万的专利。
手机的滑动解锁是专利、手机的飞行模式是专利、用手指缩放图片是专利、手机做成方形还是圆形是专利。
专利是受法律保护的发明创造。
手机上的专利,可以大致分为标准专利和应用专利两个大类。
标准专利又叫做必要专利,就是任何手机产品都无法回避、必须使用的专利,主要是一些底层技术领域上的专利。
这类专利在2G、3G时代主要掌握在如诺基亚、爱立信、高通等国外巨头手中,到了4G时代,华为、中兴也开始有话语权。
目前,手机企业之间的专利诉讼主要围绕这一类专利展开,企服快车面因为无法回避,另外这种专利的授权费用也比较高。
另一大类专利是应用类专利,例如苹果掌握着的滑动解锁、多点触控操作等,这种专利普通用户能够直观感受到,但因为并非无可替代,相对来说重要性并不如标准专利。
手机售价的四分之一交了专利费
一部智能手机要支付多少专利费?一份由两位智能手机诉讼案件律师和一位英特尔高管共同撰写的长达66页的报告显示,一部售价400美元的智能手机,各种专利费用加起来竟然高达120美元,甚至超过了设备的零部件成本。
报告显示,存储器、显示屏、处理器等的零部件成本占比较大,一部手机的零部件成本总额大约在120美元到150美元之间。
根据专利授权费大约在121美元到124美元的现状来看,智能手机专利费用可能等于甚至超过设备零部件的成本。
手机专利:没有硝烟的战争
高昂的专利费,如今已成为一些企业用来打击竞争对手,形成专利壁垒的市场手段。
诺基亚和苹果互告、微软诉三星拖欠专利费、爱立信先后与小米、苹果对簿公堂,手机的专利成为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
苹果和三星两年前的“世纪之战”令人记忆犹新,10亿美元的赔款和产品的禁售影响了三星发展的脚步。
在智能手机一度全球份额第一的HTC,在进入美国市场之后,苹果发起了一系列专利诉讼,结果让其经济上也蒙受了巨大的损失,还对其市场行为起到了抑制作用,直接导致了一段时间HTC的发展缓慢。
据最新统计,到目前为止,微软的全球专利数为16万件,苹果公司为5万件,谷歌为2.4万件。
联想集团以29.1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其专利池中增加了2000项专利。
这同样有利于联想集团进入欧美等成熟市场时获得专利保护。
在遭遇国际专利纠纷时,个体的力量往往显得很弱小,一些国内企业希望可以结成联盟或通过行业协会出面来解决纠纷,特别是对那些索价过高的诉讼或许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无处不在的专利“流氓”
中国手机厂商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除了要面对专利壁垒外,进入发达国家市场也会遭遇数量繁多的非执业实体,也就是常说的专利流氓公司带来的成本困扰。
几天前,中国的一家手机企业在深圳向一个叫Vringo的公司提起反垄断诉讼,这个Vringo公司就是专利流氓公司,或是专利“蟑螂”、专利“鲨鱼”,这些公司不生产产品,没有实体业务、但积极申请并收购专利,并通过发动专利侵权诉讼而生存。
专利储备较多的华为、中兴等中国企业,进入发达市场会遭遇数量繁多的专利流氓带来的成本困扰。
就连苹果、微软这样的大公司也频繁受到侵扰,像苹果手机上市后的首份起诉文件都来自专利流氓。
2014年,苹果公司被专利流氓起诉次数达41次,全球排名第四位,谷歌公司排名第二,我国的手机企业中兴全球排名第14。
据统计,2012年所有的专利侵权案中62%是由“非执业实体”发起的,诉讼给企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90亿美元。
同质化的低价竞争 无益产品创新
近几个月以来,手机新品发布会一场接一场,扎堆上市的各路品牌手机让本就竞争激烈的市场变得更加惨烈。
然而,国内多数手机厂商却仍在拼配置、压价格,对技术上的优势和创新几乎只字不提。
而不论是做歌手的、还是做传统家电的;不管是做网站的、还是做软件的,五花八门的企业都开始蜂拥进入手机领域,他们在以相对低廉的价格出售时,基本上没有付过专利费用。
酷派集团助理总裁周佳庆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表示,在国内申请一件专利的费用大概是一年一万元人民币,如果在美国申请就需要一万美金,假如一步手机有8000项专利,那么其专利成本是相当惊人的。
除了专利的维护成本外,研发和创新的成本也很惊人。
中兴每年投入研发的成本占销售收入的10%,达到近100亿,2014年在知识产权维护上的投入就超过15亿。
华为2014年在研发上投入了约400亿,而过去10年累计投入超过1880亿。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安晖所长告诉记者,那些以超低的价格进入市场的企业,会给消费者带来暂时好处,但从产业长远看,那些企业没有对这个产业链提供反哺作用。
专利战让国产手机走向成熟
在国内市场趋于饱和的背景下,2015年可谓国产手机厂商集体“出海”的关键一年,但与此同时,外国运营商、手机生产商起诉国产手机专利侵权的案件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专利战的洗礼和检验,正在推动国内手机产业发展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在应对专利诉讼方面,国内手机厂商正在逐步掌握游戏规则。
中兴公司从2013年12至2014年8月,连续赢得了4起美国337调查终裁胜诉,成为唯一获得337调查四连胜的中国企业。
东莞作为我国手机的主要生产地,2014年的全市智能手机出货量约占全球的17.7%,政府部门也通过在技术最集中的美国硅谷设立经贸办事处,把最前沿的技术拿来直接和企业对接,同时鼓励银行,给企业资金上支持。
经历一轮一轮的专利战洗礼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认识到了专利的重要性。
2014年12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在日内瓦发布的《2014世界知识产权指数》显示,全球专利年申请量继2013年再度强劲增长,这其中尤以中国专利申请增长的势头最为迅速,在全世界近260万件专利申请中,约有1/3是中国提交的,其次是美国和日本。
(企服快车知识产权提醒来源新华网)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