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目光投向进口食品。大家在购买的同时不禁会关注食品安全、消费保障等方面问题。小编带您了解关于进口食品的安全小知识。
这里所称的进口食品,特指通过一般贸易方式报关进口的食品。
问:进口食品海关如何监管?
近年来,为更高效保障进口食品质量安全,海关搭建覆盖进口食品全过程的治理体系,实行在进口前严格准入、进口时严格检验检疫、进口后严格后续监管“三段管理模式”。
1. 进口前严格准入
我国对肉类、乳制品、水产品、燕窝、肠衣、植物源性食品、中药材、蜂产品等8大类产品实施准入评估,海关总署对向我国出口相关食品的国家(地区)的食品安全体系进行评估和审查。只有完全符合我国规定要求的才可以向我国出口食品。
同时,海关对向中国出口肉类、水产品、乳品等食品的境外食品生产企业实施注册制度。海关总署会组织专家评审组对提出申请的企业进行审查,只有审查通过才能获准注册。
网址:http://jckspj.customs.gov.cn/spj/zwgk75/2706880/2811812/index.html
当然,获准注册也并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比如,为防范新冠肺炎疫情通过进口冷链食品输入风险,保护消费者身体健康安全,海关会对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的进口冷链食品境外生产企业实施紧急预防性措施。
网址:http://jckspj.customs.gov.cn/spj/zwdt45/index.html
2. 进口时严格检验检疫
进口食品到达口岸后,海关会根据风险布控指令等监督管理的要求,对进口食品实施现场查验,以及取样送检。经检验检疫综合评定合格的,海关出具《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准予销售、使用。检出涉及安全、健康、环境保护项目不合格的,海关会责令当事人销毁,或者出具退货处理通知单,由进口商办理退运手续。
3. 进口后严格后续监管
按照要求,进口商要建立食品进口和销售记录制度,应以书面或者电子方式如实记录食品进口与销售的相关信息,保证全程可追溯。海关会对进口商进行后续监管,对于未建立并遵守食品进口记录和销售记录制度的食品进口商,海关会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或罚款,直至责令停止经营。
问:购买进口食品需要关注哪些信息?
1. 是否有中文标签
“标签上全是外文,才是进口食品吗?”
“NO!”这是个误解。
购买进口食品时,应当首先查看产品上是否有中文标签。
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定,进口的预包装食品应当有中文标签。进口食品的中文标签上应载明产品名称、生产日期、配料表、食品的原产地以及境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
2. 是否有《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
消费者购买进口食品时可向商家索取海关出具的《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并与所购买的产品信息进行比对。《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上会逐一列明货物品名、品牌、原产国(地区)、规格、数/重量、生产日期(批号)等相关信息。
现在也有商家提供的是自助打印的《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因为自2020年8月1日起,海关总署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增加了《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信息查询功能,企业进口报关时填写申请人手机号,即可收到《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编号和查询码,再凭编号和查询码通过“单一窗口”的查询页面进行查询、下载。
网址:http://ccseweb.singlewindow.cn/
3. 关注产品的营养标签
食品营养标签是向消费者提供食品营养信息和特性的说明,也是消费者直观了解食品营养成分、特征的有效方式。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结合产品营养标签上的信息,选择适合自己的食品,合理均衡饮食。比如正在减脂的人群,可以选择低脂的产品;高血压等不适合高钠摄入的人群,可以选择低钠的产品;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低糖产品。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