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纺织服装业是保定第二大主导产业,但大多数企业规模偏小,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仅为350家,占服装产业总产值的比例不足20%。其中,年销售额10亿元以上的企业仅占6家,也远低于浙江宁波、福建石狮等集群50%以上的产业集中度。
对此,保定市市长马誉峰表示,保定纺织服装业亟须一场调结构、促升级、创品牌的产业转型。
品牌重塑竞争力
对长期以低端代工业务为支撑的保定纺织服装业而言,要做大集群产业的影响力,就必须做强集群品牌和企业品牌的影响力,这也是提升产品附加值的关键一步。
但从目前保定纺织服装业品牌建设格局看,其发展还相当滞后。统计数据显示,在保定全市1.2万家纺织服装企业中,拥有省名牌产品仅为36个,省优质产品16个,中国驰名商标7个。
“保定纺织服装业的品牌建设非常不足,我们整个集群中也没有一家像波司登、雅戈尔(12.840, 0.05, 0.39%)之类的企业航母。”马誉峰认为,无品牌就无竞争力,要真正实现本地产业振兴,没有品牌是绝对不行的。
意识到品牌建设对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保定各产业集群近年来也不断加大在品牌建设及集群产业升级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以高阳和容城为例,两地都为企业技改和产业升级设立了专项扶持资金,支持企业加大设计研发和创新转型。与此同时,容城还依托中国男装名镇、北方服装基地的称号,继续加大集群品牌培育力度,举办服装文化节等活动,重塑产业和区域形象。
马誉峰表示,除了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保定本地400多年的纺织服装发展史,让保定纺织产业在发展格局中各有特色,形成了容城服装、高阳巾被、白沟箱包、蠡县裘皮等特色突出的产业格局,如果政府能在各区县的产业特色基础上,引入优势资源,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未来保定纺织服装业的成长潜力巨大。
“一体化”带来创新力
“《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中有17处提到保定,可见保定在京津冀一体化建设中的独特地位和重要作用。”马誉峰告诉记者,该政策对于保定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也有巨大利好作用。“京津冀协同发展除了能给本地纺织服装业提供体量大、消费能力强的市场外,还使本地产业承接一系列优势资源来为本地企业的创新升级服务。”
对于哪些资源是保定想要承接的优势资源,马誉峰显然也有着清晰的认识,他告诉记者,保定要承接的一定不是落后的产能资源,而是要对接高端资源,以此提升自身产业的创新能力。
“像容城县就建立了服装文化创新中心,与北京服装学院合作,成立名城服装设计研发中心,在产学研对接上取得了不少阶段性成果,这些都有助于丰富容城的服装文化内涵,提升品牌价值,推进产业创新。”马誉峰说。
马誉峰介绍,除容城外,保定其他特色产业集群与京津优势资源项目的合作也在有序推进中。如蠡县引进了富利革基布公司,雄县政府与北京夏成龙服装拉链有限公司签约了总投资65亿元加工产业园区项目;安国市前进无纺布有限公司与中国建材集团国际贸易公司合资建设长丝无纺布生产线项目;白沟与北京大红门市场签约承接专业市场资源的转移;中国村北服时尚创新园(白洋淀)示范基地项目落户保定。
“谈品牌建设,其根本是创新问题。”马誉峰表示,保定就是要在当前的发展机遇中,通过优势资源的承接,用大平台成立创新联盟,来推动保定包括纺织服装业在内的所有产业升级创新。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