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知名品牌 驰名商标却成了随处可见的“路边摊货”。很多小商贩打起了“傍名牌”“偷商标”的勾当,在自己的劣质商品上,打上一个知名的品牌,导致“身价倍增”从中牟取暴利!然而时至今日,这些小商贩的“末日”到了!
5月4日消息,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2016年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强调要结合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法严惩影响创新发展、妨碍公平竞争和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侵权假冒违法犯罪,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要点》明确了7个方面、27项重点工作。
一是加大对重点领域的治理力度。着力打击网上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和网络侵权盗版行为,强化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市场监管执法,持续开展中国制造海外形象维护“清风”行动,深入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从生产、流通和消费等方面对侵权假冒行为实施全链条整治。
二是强化行业日常监管。严肃查处制售假药劣药、生产销售不符合国家标准车用燃油、无证出厂销售强制性认证产品等违法行为,开展“防雾霾”商品监督抽查和专项整治;依法查处侵犯知识产权和滥用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加强商业秘密行政保护。
三是加强法规制度建设。推动电子商务法、反不正当竞争法、药品管理法、著作权法、专利法、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专利代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制订修订工作,健全侵权假冒商品无害化销毁机制。
四是加强部门协同与司法保护。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大力推进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推动长三角、京津冀、泛珠三角等地区执法协作;严查侵权假冒犯罪案件背后的职务犯罪,推进知识产权审判民事、行政、刑事“三合一”改革。
五是推动打防结合与打建结合。健全预警防范机制,大力推进信用建设,充分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发挥媒体和社会公众监督作用,推动打击侵权假冒社会共治共享。
六是开展多样化宣传教育。组织各类新闻媒体解读政策措施,树立正面典型,曝光违法犯罪案件;充分运用主流宣传媒体以及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技术手段,扩大宣传覆盖面。
七是做好多双边协作与交流。深化中美、中欧、中俄、中巴(西)、中瑞(士)、中日等知识产权对话交流,加强与非洲、拉美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执法合作,完善海外维权援助机制。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