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07-09 00:30:00浏览:2537商标
进入7月,对饮料行业而言,旺季已过。可广药集团(以下简称“广药”)和加多宝集团(以下简称“加多宝”)之间的“战事”依旧严峻。
双方忙完了6月份的新品上市后,争夺似乎又回到了起点——“王老吉”商标。不同的是,这次的商标之争除了法律层面的,重头戏在渠道里。
广药方面提供给新金融记者的材料显示,针对市面上存在的大量有“王老吉”字样的非广药集团授权生产的凉茶,广药集团全面启动法律诉讼程序进行维权,目前加多宝公司和侵权王老吉凉茶的销售商已经被广药集团告上法庭,并获得立案受理。郑州、北京、唐山等地的工商部门已经开始执法,查封加多宝生产的侵权王老吉凉茶。
对此,广药给出的理由是:根据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作出的〔2012〕中国贸仲京裁字第0240号裁决书,自2010年5月2日起,鸿道(集团)有限公司无权再行生产、销售或授权生产、销售使用“王老吉”商标的饮料产品。
在广药看来,作为“王老吉”商标的合法持有人,有权依照法律规定追究一切侵犯“王老吉”商标权益的授权生产、生产、经销、零售及其他侵权方的法律责任。
与此同时,有两起因涉嫌销售侵权王老吉凉茶的销售商被起诉,分别是广州新供销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因销售侵权王老吉凉茶,目前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法院已经立案受理。东莞嘉荣超市有限公司因销售侵权王老吉凉茶,目前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已经立案受理。
广药方面还提供了“受理案件通知书”的照片版本——争斗升级。
其实,广药的“动作”远不止这些。此前,在各大论坛、贴吧、微博上闹得沸沸扬扬的上海“查抄”事件,以及“短信”事件似乎都不能与广药撇清关系。
被查的经销商陈云平在接到新金融记者的电话后,有些困惑——“网上不是已经说清楚了?工商局的人都没多讲,这个东西(前有‘王老吉’,后有‘加多宝’字样的红罐凉茶)本身就不是假的。当时说的是侵权,可现在还在打官司,还是可以卖的。”
而上海嘉定工商局检查大队的工作人员只说“没空”,就匆忙挂断电话。有熟悉加多宝方面的知情人士称,此人在“查抄”事件后已被诸多媒体“连线”,实在不堪重负。
进入6月,渠道之争中,广药和加多宝的角色突然发生了变化。广药从开始的被动接招,到现在成了主动出击企服快车,而加多宝却一转身成了被动企服快车。
不论是“查抄”,还是诉讼、立案,每一次,加多宝均选择了发声明来应对。仅7月5日,就连发三纸声明。
虽然,广药方面一直在强调仲裁结果为“最终”判决,可加多宝也总声明仲裁案还在“诉讼期”,请相关方面保持冷静克制。
停止一切损害量产产业健康发展的不利行为,共同维护凉茶行业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虽然是声明中的内容,但这是加多宝的肺腑之言,真的。”上述知情人士说。
该知情人士称,加多宝非常重视合作伙伴的利益,也会拿起法律武器保障合作伙伴的利益和权益。不管哪个渠道被广药骚扰,加多宝都会负责到底。即便是立案了,也得走法律程序,不见得就真的侵权。
事实上,早在6月初,广药在长城脚下做新品发布会时,也有工商人员到场,虽然没有“查抄”事件发生,但当天的广药也颇为不快。其高管也在当天媒体沟通会的最后环节表示,对加多宝的行为“不齿”。
而如今,在广药的“努力”下,被比喻为“围剿”的行为正在全国展开。
库存
在广药和加多宝积极制衡对方的同时,也都在努力壮大着自己。
6月28日,广药集团授权经营红罐王老吉的王老吉大健康产业公司(以下简称“王老吉大健康”)与统一、银鹭、惠尔康和嘉美等全国顶级食品生产企业、原料和包材供应企业签订生产供应战略合作协议。来自全国的30多家食品生产包材企业与广药签约。
这次签约,在梁铭宣看来,签约的企业无论从其品牌号召力、技术、渠道、市场都具有很强的实力,因此,广药和这些企业签订生产供应战略合作协议,将大大拓宽广药王老吉的供应及销售渠道,在与加多宝的竞争中可能会取得优势。重要的是,广药王老吉全国铺货已在逐渐上市,应该会在渠道之争中取得一定优势。
可肖竹青依然不看好广药。
“这些加工企业还是不错的企业,但均没有凉茶的生产经验,我很担心它们生产的凉茶质量,也很担心食品安全。”肖竹青说。
让肖竹青担心的,还远不止这些。
供应链——原料供应难以短时间组织到合格的原料供应,不够怎么办?还有,中国饮料行业没有一个成功的案例是通过委托加工做起来的,因为加工企业需要加工利润,所以,容易发生以次充好的事件。健力宝,就曾发生过,因委托加工生产新品,结果产品质量出问题。
“比如,符合一年保质期的罐子是需要进口的,而进口的马口铁和铝盖材料如果没有半年的准备期,不可能有合格的易拉罐和铝盖,据我了解饮料行业的盖子一直都很紧张。如果不用进口的,容易生锈,这样一来,装在罐子里的饮料的保质期就会缩短。而国内大的罐子厂家都是供不应求,根本不可能有大的空余的产能,而小罐厂家质量根本不过关。”肖竹青强调。
对广药做饮料,还有人担心其工艺和规模化生产。
上述知情人士称,加多宝生产应用的是浓缩汁技术。而浓缩汁的质量是稳定的,在生产的时候,是浓缩汁、水、糖进行还原。能够保证口味、品质稳定,标准统一,可以用于大规模的工业化、规模化生产。但广药,根据其宣传,采用的是传统的烹煮、榨汁、装箱的生产模式。其工艺原本就不是大规模生产的技术,而其质量监管,代工厂商对它工艺的了解都需要一个过程。
“按常规来说,饮料企业的发展,必须有一个过程。建生产线、制定质量标准,再把规范传达给生产的工人,然后制定相应的工艺流程。显然,广药是超常规的。”该知情人士说。
而现实是,广药王老吉在有的地区已经上市了。根据其宣传,很快要在全国铺开。相对于广药,加多宝的反应要更快一些,部分一、二线城市的大超市里,加多宝红罐凉茶已经上柜。当然,这与加多宝此前的渠道、供应商不仅仅是“现成”的,还有很多是“战略合作”不无关系。
在提到广药和加多宝如今竞争的现状时,肖竹青提到了发生在2003-2004年间的“蓝猫商标纠纷”。
“结果是,把当时年产值40亿的一个企业搞死了,这是饮料行业里有关商标争夺的前车之鉴。而加多宝和广药如此搞下去,会重蹈蓝猫的覆辙,结果就是消费者不再选择这两种产品,谁的都不喝了。”
二者最新的竞争体现在央视的广告里,加多宝的广告语再次回归——怕上火,喝加多宝。
在梁铭宣看来,加多宝的主要宣传核心是:以前的王老吉就是现在的加多宝。足见加多宝还是想通过“王老吉”这个商标的影响力来宣传其才是真正的“王老吉”,只是改名字了。而广药“凉茶就喝王老吉”也是借助“王老吉”商标的巨大影响力来为其市场上的王老吉呐喊助威。
双方都极力想把对方推开,让其离“王老吉”远一些,可不自觉间,又都离“王老吉”更近。
竞争
“其实,广药所做的一切,无非是在追剿加多宝的库存。”一位饮料行业的从业者向新金融记者表示。
该从业者称,从仲裁案结果第一次尘埃落定后,广药为了应对加多宝的声明会,在广州召开新闻发布会期间,加多宝的库存问题就已经成为广药人的“必修课”。然而,加多宝究竟有多少库存,无人知晓,更无人知晓这些库存要怎么处理。
不论是加多宝还是广药,双方均各执一词,而且都很有道理。于是,陷入僵局。
“就目前形势来看,加多宝与广药的竞争进入到白热化阶段,两家企业企服快车面隔空叫板,互相诋毁;
另企服快车面各自紧锣密鼓地布局渠道、抢占市场。”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梁铭宣对新金融记者说。
但是,目前的“互掐”让梁铭宣有些担心,在他看来,如此一来,不仅大大折损了两家企业的品牌形象,更是深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