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全国秋季糖酒会期间,一款名为“海天阳光放心油”的食用油出现在招商展位上,这款食用油与海天酱油、海天蚝油并非来自同一生产厂商,却采用一样的名字,相似的品牌logo,难道又是一个山寨品牌?
润心科技回应:不存在“侵权”
记者了解到,“海天阳光放心油”的生产厂商为新三板上市公司江西润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870165.OC,下称“润心科技”),除了“海天阳光放心油”外,在某电商平台上,还有“海天玉米胚芽油”、“海天葵花籽油”多款食用油售卖。
公开资料显示,润心科技成立于2009年11月,最大的股东为青龙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包括茶油、茶粕等产品的加工与销售,目前已形成从茶油原材料采购、生产、关联产品的精深加工到终端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润心科技表示,2018年上半年,公司已经完成了“海天食用油”的全国化商业布局。
而被消费者熟识的调味品海天酱油、海天蚝油则来自另一个生产厂商——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603288.SH,下称“海天味业”),目前海天味业的调味品涵盖了酱油、调味酱、蚝油、鸡精鸡粉、味精、调味汁等多个系列,其中酱油、调味酱、蚝油是其最主要的产品,上市四年,市值已突破1700亿。
对比润心科技旗下的海天食用油和海天味业旗下的海天酱油可以发现,两者的品牌logo都采用红底白字的样式,不同的是,海天食用油在“海天”二字之下还印有中文拼音“Haitian”,而海天酱油则是多了一个黄色的刘海。
虽然略有不同,但消费者如果不仔细辨认,很容易误会为是出自同一厂商。
针对此事,润心科技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其公司生产的食用油早在1996年就已经注册,并不存在侵权一说。
记者多次致电海天调味新闻联系处,电话未能接通。
“海天”食用油商标权已获注册
根据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的公开信息,最先拿下“海天”商标权的是海天味业。
1984年海天味业申请了“海天”商标并获通过,不过商品/服务范围局限在腐乳、南乳、酱,此后又将商品/服务范围拓展至其他腌制类食品。
根据商标法的规定,我国的注册商标是针对详细的商品类别注册的,注册的商标仅可在核定的商品类别上使用,不同商品类别可注册同名商标。
截至11月23日,海天味业在商标局包含“海天”二字的注册信息(包括被驳回的、在受理中和已获批)多达189条,涉及商品/服务范围覆盖调味品、服装定制、娱乐设施等多种品类。
今年1月15日,海天调味以无正当理由连续三年不使用为由,向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商标局要求撤销江西青龙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青龙集团”)第1174895号第29类“海天”商标在“食用油”等商品上的注册,商标局在核实后驳回了海天味业的申请。
记者通过中国企服快车查询了解到,虽然海天味业最先抢注“海天”商标,不过,早期海天味业对于生产食用油并没有太多兴趣,食用油领域这一商标所有权被润心科技捷足先登。
1996年,润心科技的实际控制人宋云峰控股的青龙集团申请通过了“海天SEASKY”商标,商品/服务范围为食用油,1997年青龙集团又重新申请通过了“海天”商标,商品/服务范围依然为食用油,之后,青龙集团将商品/服务范围拓展到食用菜子油、芝麻油、食用菜油、食用茶油、玉米油、花生油等,该商标的专用权到2028年5月13日到期。
广东大同律师事务所主任朱永平告诉记者,润心科技的“海天”商标是依法注册的,如果按照核准的范围内使用商标,是不违反法律规定的。
不过,鉴于海天味业的名气较大,属于知名品牌,润心科技对海天味业是否造成侵权的关键不在于同名的商标,而在于润兴科技在主客观层面上有无存在让公众混淆与误认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实施下列混淆行为,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
擅自使用与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标识;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企业名称(包括简称、字号等)、社会组织名称(包括简称等)、姓名(包括笔名、艺名、译名等);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域名主体部分、网站名称、网页等;其他足以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的混淆行为。海天味业有意进军食用油领域
申请被驳回后,海天味业并不死心,又以“侵害商标权”为由,把润心科技、青龙集团及其关联公司上海晶粹食品有限公司告上法庭,该案于今年7月30日在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判结果尚未公布。
海天味业企服快车面通过法律手段阻止润心科技继续使用“海天”商标,另一边方面,其进军食用油领域的野心已经显现。
今年1月15日,海天味业在商标局提交了“海天”的商标注册申请,商品和服务范围为食用油,这一申请未获通过,7月30日,海天味业又重新递交了申请,商品和服务范围拓展至食用油脂、食用芝麻油、食用玉米油、食用菜油、食用菜籽油、食用葵花籽油、食用油等,目前这一申请仍在受理中。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告诉记者,海天味业进军食用油领域,一是为了给自己筑起防火墙,防止商标权被他人占用,二是为了打造其大厨房战略迈出的一步。
餐饮业分析师、凌雁管理咨询首席咨询师林岳也表示,食用油领域的市场空间比调味品更加巨大,海天味业进军食用油领域,主要目的是为了自身版图的扩张,寻求粮油市场的突破。
目前,海天味业在食用油领域尚未有所涉猎,相较而言,润心科技则在食用油领域深耕多年,记者了解到,除了“海天”外,其旗下还拥有一款“润心”牌食用油,据悉,“润心”才是公司此前主打的产品。
根据上海商情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16年度茶籽油金品榜中,润心连续4年稳居榜首,占据近七成的沪上市场份额。
林岳表示,润心科技或许也不愿意轻易放弃自己合法取得的品牌,但是在没有形成市场知名度之前,两家企业还是有一定的商量空间。
餐饮食品企业屡陷商标权之争
商标侵权、品牌遭山寨的现象在食品、餐饮行业并不少见。
对于海天味业来说,这也不是第一次陷入商标权之争。
2015年,海天味业将江苏伊例家食品有限公司和呼和浩特市每天食品有限公司告上法庭,这两家食品公司共同销售的一款名为“红烧酱汁”的产品在产品商标与包装上与海天味业的注册商标极为相近,佛山中院终审判决,这两家食品企业的行为构成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需赔偿经济损失200万元。
今年9月,北京苏稻公司和苏州苏稻公司就“稻香村”商标的使用权互相把对方告上法庭。
再往前一点,网红茶饮品牌皇茶因商标被抢注而屡遭山寨模仿,后将名称改为喜茶,才成功注册成功。
为什么餐饮、食品企业容易陷入商标权的纷争呢,林岳表示,餐饮食品饮料行业,山寨的成本低,而维权的成本高,所花费的人力物力没有性价比,导致山寨企业高企。
对企业来说,商标意味着品牌,而品牌意味着顾客,这也提醒企业,从品牌创立伊始,就应该有品牌商标意识,应该多留意市场动态,及时打假、维权,从而保护自己的利益。
此外,朱永平提醒,由于我国的注册商标是针对详细的商品类别注册的,为了避免他人注册同名商标,很多大企业在注册商标时会选择“全品类”。
除了注册时选择“全品类”商标,驰名商标也可依照法律规定也受到“全品类”的保护。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