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仪征“绿杨春早”茶叶文化节上,本报当天刊发的通讯《一个“茶”字,解了品牌之困》讲述了仪征茶叶规避“绿杨春”商标,自立品牌、统一标准的新闻,引发了众多参节专家的热议,不过大家最关心的却是“绿杨春”这个已诞生20多年的扬州本土茶品牌未来的命运。
专家们对于“绿杨春”品牌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
扬州市人大代表、仪征青山镇白沙玉叶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傅强告诉记者,目前扬州茶叶90%以上产自仪征,往年都是打“绿杨春”这个品牌。
但今年开始,茶叶协会旗下的18家大茶场与合作社开始统一使用“仪征绿杨春茶”这个新标识,不断有新的茶场申请加入,如果顺利,到明年90%以上的仪征茶将告别“绿杨春”商标。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产量支撑,‘绿杨春’这个品牌未来的命运可想而知。”
“大部分茶场都在刻意规避‘绿杨春’这个商标。”傅强告诉记者,与扬州林业部门五六年的品牌之争,让仪征茶农下决心打造自己的品牌。
在仪征多数茶场老板看来,规避“绿杨春”是无奈的选择。
“事实上,作为商标持有人的扬州林业站是允许我们免费使用‘绿杨春’这个品牌的,但由于管理的缺位,绿杨春这个品牌越来越混乱,甚至有人用外地茶叶拿回来假冒,以致我们都不愿意把好茶叶装进绿杨春的盒子里,而是注册自己的商标。”仪征茶叶协会名誉会长施伟文说,这两年,仪征注册的茶叶品牌有30个之多。
“看着‘绿杨春’这个牌子被糟蹋,我们仪征茶农最着急,因为我们是绿杨春的主产区。”2005年,在仪征茶农的强烈要求下,人大代表傅强提出议案,希望能通过适当方式将“绿杨春”注册商标转让给仪征。
“其实我们就是想把‘绿杨春’这个商标买回来,但人家不卖。”傅强告诉记者,虽然扬州林业站答应授权仪征绿杨春茶叶协会可无偿使用“绿杨春”商标,但大家还是担心:
如果品牌做大了,商标持有人会不会提出收费问题,帮别人养孩子确实不放心。“其实大家都愿意用‘绿杨春’这个牌子,因为我们仪征为这个地方名茶付出了太多。”仪征皓云茶场老板彭云告诉记者,前几年仪征各茶场以绿杨春品牌选送的样茶,在全国、全省名茶评比中,多次荣获全国“中茶杯”和省“陆羽杯”名特茶评比的特等奖和一等奖。
协会曾经征求茶农的意见,大家表示如果“绿杨春”这个牌子能真正回归仪征,即便现在有了“仪征绿杨春茶”这个新标识,还是期待能买回“绿杨春”商标。
仪征如此期盼“绿杨春”能回归,作为商标持有人的扬州林业站为何不愿转让呢?记者4月19日来到扬州林业站采访。
“5年来,围绕这个品牌,发生了太多的争执,事实上,除了所有权,其它都好谈,这个品牌是历史形成的,只能尊重历史,我们绝不会放弃。”扬州林业站一位姓朱的副站长说,“绿杨春”是扬州的品牌,即使仪征当地产量再高也不能说明问题,因为在邗江还有600亩茶场,同时维扬区还有一个平山茶场,就像生了三个孩子,我们不能把家产只给其中的一个。
对于仪征茶叶协会表示想买回“绿杨春”的愿望,扬州农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这是不可能的,我们已经允许仪征茶免费使用这个商标了,就好像租住我们的房子,现在还要我们把房产证交出来,这个道理是说不通的。”扬州林业站曾经和仪征协商成立一个扬州市茶叶协会,把商标使用权交给这个协会运作,但是被仪征拒绝了。“如果仪征茶都不挂‘绿杨春’这个品牌了,那‘绿杨春’品牌荒废了怎么办?”这位负责人认为,“绿杨春”应该不会荒废,因为即便是“仪征绿杨春茶”里面也包含了“绿杨春”三个字,我们还是愿意让大家公用的。
4月17日,江苏省茶叶学会副理事长张定揭晓2012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结果,“仪征绿杨春茶”品牌价值为3.62亿元。
傅强说,这原本应该是属于“绿杨春”的荣誉。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