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品牌的表达方式不一而足,多是该事件表达对死伤者的哀悼和祈福,也有细致整理出的相关知识干货,当然,也不乏一些无底线的品牌,通过渲染灾难悲惨现场,甚至是戏谑该事件,以推广相关产品。以下是部分品牌的相关反映:
1.联想:转发官媒微博,并表达祈福。
灾难事件需要体现企业社会责任感,而一些讲究社会责任的知名企业,在灾难发生的时候,若沉默不语也可能被指责对重大灾难视而不见,而转发官媒信息并进行诚恳的祈福,则是稳妥和保险的方法。而三星、格力等品牌也做出如此反应,在此不一一赘述。
2.果壳:整理并转发相关知识干货。
作为以传播科技知识和先进技术为生的知识性网站,果壳的这一举动也算是符合品牌形象和定位。而其精心整理的应对突发爆炸的相关措施,也为后人提供了借鉴,其转发量也可见一般。
以上是目前搜集的一些案例,下面我来谈谈:灾难性事件该不该借势?
1. 对于灾难性事件,企业应慎之又慎。无论从传播伦理还是技术层面,将灾难作为消费对象,均有较大风险。果不其然,我们看到很多知名品牌对于该事件保持沉默,想必也是害怕过犹不及而遭人诟病。
2. 品牌表达相应态度,进行诚恳的祈福和哀悼,这未尝不可。但要注意的有两点,一是弱化品牌属性,能不带logo 的不带logo,logo能缩小的缩小;而是千万不要企图通过放置灾难现场图片来激发大众情绪,这与新闻伦理背道而驰。
3. 如果该品牌在该事件中,的确有能力且有必要去实施帮助(包括物质、人力、知识等层面),不妨实事求是地和盘托出。
(前几年发生的重大地震,知名企业纷纷捐款捐物,这种行为能真切地提高品牌形象,被受众接受)。
4. 注意,我说的是借势,而不是借势营销。一切试图借助灾难性事件推广产品的企业,都是耍流氓。企业所做的一切行为,只是树立有担当的品牌形象,而不是妄图卖产品。企服快车www.mp.cc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