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明确,要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及种源等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严格落实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和计算机软件保护制度,推进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促进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带动技术产业升级;妥善处理互联网领域垄断纠纷,完善平台经济反垄断裁判规则,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深化国家层面知识产权案件上诉审理机制建设,推动完善知识产权专门化审判机构布局;强化行政执法和司法衔接,深化知识产权国际合作竞争机制。

“下一步人民法院将会在积极稳妥做好垄断案件审理工作的同时,依法支持和监督反垄断行政执法。”最高法知识产权法庭副庭长郃中林说。

据介绍,针对互联网平台领域反垄断前沿疑难复杂问题,最高法将开展深入调查研究,适时出台司法解释,积极构建法律、行政监管法规以及司法解释协调一致、高效有力的反垄断法律规范体系。

最高法民三庭副庭长林广海介绍,目前已形成以北京、上海、广州、海南自贸港知识产权法院为示范,以22家地方法院知识产权法庭为重点,以高、中级法院和部分基层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为支撑的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格局。

人民法院深度参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框架下的全球知识产权治理,派员参加多项重要国际会议和双边、多边谈判,中国知识产权司法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此外,最高法出台10个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方便当事人举证、缩短诉讼周期、降低维权成本、提高赔偿金额,知识产权案件判赔金额同比增长79.3%,促进形成鼓励自主创新、推动科技进步的法治环境。

据了解,2020年,全国法院共新收一审、二审、申请再审等各类知识产权案件525618件,审结524387件,比2019年分别上升9.1%和10.2%。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