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对于商标问题有任何疑问,欢迎前来咨询,我们可以为您提供专业的指导性意见。欢迎关注企服快车申请企服快车
想把农产品卖好,七分靠选品,三分靠营销。
产品好,销售网络搭起来就快,但,如何选好产品,是一门学问。
有位高手,靠着别人不要的地瓜,10余年时间打造出年产值超4亿元的产业,带动家乡十几个自然村、上千农户增收。
他怎么会看上地瓜呢?
大众化
海南省澄迈县桥头镇沙土村,村如其名,整个村都是沙壤土。这种海边的土壤保土保肥能力很差,但非常适合种植地瓜。
沙土村的王文克,大学毕业后在社会上磨砺了几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创业基金。2006年,偶然回村的王文克,尝到了一种村民从附近公司捡回来的小地瓜。
这种地瓜非同寻常的美味打动了他。
有人问了,地瓜再好吃也是地瓜,值得以此作为创业产品吗?
值得。
地瓜这样的农产品,有一个自身优势:大众化。
基本上,人人都吃过地瓜,也喜欢吃。市场再怎么风云变幻,人们也不会拒绝香甜的地瓜。
这样涉及吃喝用的产品,本身自带一定的市场份额和消费群体,也不乏增长空间,以此起步,走得稳一些。
品质
卖地瓜的人那么多,不是每一位都赚了大钱。
区别在哪儿?
品质。
消费者越来越青睐高品质的农产品。这意味着,品质不够好,前途多烦恼,只有高品质的产品才能走得远。
王文克看上的地瓜,是一家外资公司种植的独特品种,有着豆沙般的口感和甜栗般的味道,品质极佳,入口难忘。
这家公司专门在他的老家找了一片沙地来种这种地瓜,平时不让外人接近,而王文克动起了要和这家外资企业合作的主意。
差异
外资公司有稳定的经营模式和销售渠道,如何说服对方合作,提供种苗?
王文克靠的是差异化。
原来,王文克通过调查,发现这家外资公司的生产方式以加工为主,收来的地瓜要先削皮再加工,为此,他们最喜欢七八两重的大地瓜。至于三四两的小地瓜,加工起来不划算,有时就扔掉了。
而王文克打算卖鲜地瓜,三四两的小地瓜方便食用,最是受消费者欢迎。
于是,王文克提出,只要外资公司提供地瓜苗,他来组织农户种,公司只需回收半斤以上的成品果,小地瓜可以一个不收,这样外资公司也可以省一大笔经费。
你给我苗,我帮你种,适合加工的成品果你拿走,适合上市的商品果我来卖。这种合情合理又具有鲜明差异化、不产生市场竞争的交易条件打动了对方,他们很痛快地答应下来。
2008年,王文克和朋友带动村民种了200亩地瓜,一共收获60万斤,除了卖给外资公司30万斤以外,剩下的30万斤小地瓜,以每斤2.5元的价格卖给消费者,供不应求,当年就赚了20多万元。
梯次
“有些人获得初步成功后,容易走入误区,比如今后只卖好销的、便宜的产品,不卖新的、贵的产品,结果造成产品结构不合理,低档产品占比较大,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
如何避开误区?”
随着市场逐步做大,2009年王文克注册了“桥沙地瓜”商标,走品牌发展之路。
他要让地瓜产品形成一定的梯次。
所谓形成梯次,就是高中低档产品都有,结构合理,并有明确定位。
低档产品用来抢占市场份额;中档产品往往是企业的核心产品,或者说是拳头产品,定位上应是上量就有利,属于规模效益型;高档产品应用于塑品牌、树形象,占领高端消费群。
王文克为了颠覆大众对地瓜是一种廉价农产品的刻板印象,与高档水果一样,对自己的地瓜进行了严格的分级。
每一颗地瓜从大小到表皮,都经过严格筛选,其中4两左右果型均匀的地瓜最贵,一斤要26元。他还推出了地瓜酒,延长产业链。
当然,最核心的还是通过育种保持优势,不断培育更好的品种。
现在,桥沙地瓜在各地经销商、各大生鲜电商平台那里都是抢手货。
王文克带动了周围1000多户村民共同致富,种植规模超过7万亩,打造年产值超4亿元的产业,他也被评为海南省劳动模范。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