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酒茅台”商标奔波17年,茅台集团近日因该商标申请被拒而将国家商标评审委员会告上法庭,要求商评委撤销不予注册的复审决定。一同被起诉的还有当初对“国酒茅台”提出商标异议的31个第三方,涉及五粮液、剑南春、郎酒、汾酒等。最新消息,8月13日22时,茅台放弃“国酒”,撤回诉讼,并向国酒商标委道歉。
茅台申请“国酒”被驳回,进而怒告“商评委”,笔者觉得茅台这样的做法有点过分。如果民间自发地搞一次“国酒”评选,那么,茅台可能会以绝对的优势荣登宝座,在商务、政务活动中,上镜率也首屈一指。所以,在很多人眼里,茅台酒就是国酒。
茅台死磕“国酒”商标,我们理解,这是想霸占官方认可,以更加鲜明的优势,独揽国酒商标资源。假如国家商标评审委员会批准了茅台的“国酒”商标,那么,必定损害其他白酒企业的合法权益,因为这样做不利于同行业的公平竞争,不利于市场经济的秩序。虽然茅台没有获得国酒的商标批准,但他们一直用国酒的身份进行品牌定位和广告宣传,这实际上就已经造成了“国酒”概念的混乱,属于不当行为。
国家严格管控商标注册,无论哪一个行业的哪家企业,都不宜冠以“中国”“中华”“全国”“国家”“国际”等字样,这当然是为了维护市场经济下的公平竞争机制。“国酒”的寓意已经非常明朗,它就是代表了中国的第一白酒,所以,“商评委”应当依据法规,驳回茅台的商标注册申请。若茅台申请“国酒商标”成功,则暗示消费者茅台得到了官方认可,茅台由市场品牌变成某种官方性质的产品,具有一定的挤压性、排他性和凌驾性。
“商评委”出于公平、公正和严谨,拒绝了茅台的商标申请,这是正确的,我们理解、支持,并给以赞赏。事实上,茅台的“高富帅”无酒能比,没有必要死磕“国酒”商标,更不应在申请被“商评委”否决后,一气之下起诉“商评委”和表示反对的31家白酒企业、机构。金杯银杯不如市场口碑,茅台应当在提升品质上下功夫,死磕“国酒”商标,失败了还告“商评委”和反对的同行,这种小肚鸡肠的气度,与“国酒”的声誉相去甚远。
作为喝不起茅台酒的消费者,我还有一个理由赞成“商评委”的做法,如果真的批准了茅台的“国酒茅台”商标,茅台酒想必会借势涨价,比奢侈品更奢侈,那么,普通老百姓喝得起茅台的日子更加遥远。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