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近几年“有机产品”开始出现在市场上,受到很多消费者的追捧,但是“有机产品”怎么样就算有机了那,是通过什么认证的那?
自4月1日正是生效算起,新版《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已经施行了一个多月。业内人士分析,新规无论从生产认证还是对销售的监管都更加严格,堪称“国际最严格标准”。
昨天,记者走访杭城各大超市发现,有机产品数量大幅缩减,有些超市甚至已不见它们的踪迹。从某种意义上说,大量不符合新版有机认证的“伪有机产品”都已被淘汰出局,有机产业正面临一场“洗牌”。对于真假有机产品的鉴别,专家则告诉大家要认准三大商标。
有机配料含量不低于95%
今年年初,杭州各大超市货架上的有机产品种类繁多。如今新政颁布一个多月,记者再次走进各大超市后发现,那些曾“红极一时”的有机蔬菜、有机大米和有机奶粉的数量都已大幅度缩减。在相对高档的Ole超市,记者发现,除了少量几款有机蔬菜、有机鸡蛋品牌外,有机奶粉和有机大米只有两款,且都是国外进口的有机产品,价格相对较高。
针对这一现象,杭州乐购超市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超市不会再销售标注“有机”两字的产品了,“原本五谷杂粮类的有机品牌比较多,但现在国家新规出台后,很多商家拿不出认证书,所以不能上架。很多蔬菜水果类的有机产品也更换名字变为无土栽培”。
为什么超市里的有机产品数量会明显减少?食品安全和环保专家董金狮告诉记者,这是因为新规要求严格所致。“根据新版《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有机配料含量(指重量或者液体体积,不包括水和盐,下同)等于或者高于95%的加工产品,应当在获得有机产品认证后,方可在产品或者产品包装及标签上标注‘有机’字样,加施有机产品认证标志。”
董金狮表示,以前一些商家只要在产品中加入一点有机配料就宣称是有机产品,其实所用的有机配料只有50%,甚至只有20%的掺杂食品都可冒充有机产品。“新规出台后,认证要求提高,对那些伪有机产品的处罚加大,这类不达标的品牌都要被剔除出局。”
转换期内不算有机产品
此次新规的另一大亮点,是取消了有机转换标识,这意味着包装上只印着“有机转换标识”的产品将不再属于有机产品。
什么是有机转换标识?董金狮解释,有机转换标识是给那些已经开始有机管理,但还未获得有机认证的产品。从生产普通产品到生产有机产品需要三年的转换期,例如,对土质中各种金属元素含量有具体标准。在没有达到这个标准前,允许生产者在三年内对土质进行改善来达到要求,但在这过程中生产的产品不能算是真正的有机产品,只能标注“中国有机转换产品”的字样。
“然而很多消费者并不清楚这个情况,往往把转换期的产品当作是有机产品,新规出台后可以让消费者搞清楚两者的差异,也逼迫这些不达标的产品退出有机产品市场。”
浙江义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卫表示,自己曾申请认证有机产品并在蔬菜上打过“有机转换标识”,“现在不认证了,太麻烦,花费也高,但消费者并不是很信任有机认证,还不如踏踏实实做好口碑”。
买有机产品认准三个商标
对照新旧规章发现,新规依旧是满篇“有机转换期”“缓冲期”等专业术语,这让消费者直呼太专业。据了解,有机产品在国内推行了快十年,相关认证规定则不断修改,最近三年更是两次做了完善。然而结果却是消费者越来越看不懂有机产品了。
对于那些青睐购买有机产品的消费者来说,又该如何正确辨别真假有机?董金狮告诉记者,想要鉴别真假有机,主要看产品包装上有没有“三要素”:
中国有机产品认证标志、认证机构名称和有机码。“特别是有机码,认证机构对每一枚认证标志进行唯一编号,并采取防伪溯源技术。”董金狮建议,消费者在购买到有机产品后,可刮开有机标志上的涂层,获取17位的有机码,再登录“中国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点击右上角“有机码查询”,输入获取的有机码,便可溯源查到其对应的认证证书和获证产品及其生产、加工单位等信息。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