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恶意商标,就是将各个行业的通用词、描述词注册为商标,并展开侵权投诉,以此来要挟商家出钱私了。有网络调查显示,2016年有超过81%的商家遭受恶意商标投诉,且有18%的商家一年被投诉超5次。流氓不可怕,但“知识产权流氓”却是非常可怕的,他们披着知识产权的合法外衣,干着职业碰瓷的非法勾当,对电商市场的危害不容小觑。

恶意商标的出现,提醒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当务之急,是要严把商标注册关,杜绝恶意注册,从源头上铲除恶意商标产生的土壤。此外,监管部门也应与电商平台、行业研究机构加强信息共享,改变单打独斗的局面,通过建立黑名单制度,运用大数据进行分析等手段,加大对恶意商标链条的打击力度。

来源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