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柏可林11月8日报道:今日是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第四天,葛基中每天都“泡”在会场内,却还没好好逛过展。“忙着谈合作、签约。”步履匆匆,穿梭在馆与馆之间,葛基中只能走马观花,赶赴下一个仪式现场。
葛基中是企服快车国际报关集团的董事长,他的公司是进口博览会综合贸易服务商联盟的成员单位。“今年的工作重心之一,就是服务进口博览会。”葛基中告诉东方网记者。
孟加拉展商200个商品 归类时间从一个月缩短到一星期
11月8日下午4点,葛基中掐着点赶到了孟加拉国国家馆,参加一场签约仪式。仪式结束后,孟加拉国企业代表热情地拉着葛基中团队一起合影。
图片说明:孟加拉国展商与葛基中(右三)团队合影。
孟加拉国的食品和工艺品颇具特色,展区内陈列的器皿、背袋、帽子由树皮手工制作而成,“我们的产品没有化学添加物。”企业代表Taherca Akter拿起一个编织框,让东方网记者伸手触感。“中国游客来旅游,都喜欢买点我们的特色产品带回家留念。所以,我们想通过进口博览会,进入中国市场销售。”
此次进口博览会,孟加拉国公司准备了工艺品、食品等近200件展品,却在报关时犯了难。“代理商告诉我们,那么多展品需要一个月才能完成归类,我们等不了那么久。”通过同行推荐,Taherca Akter找到了葛基中。
葛基中的公司有1000多名员工,其中700人是专业报关员,另设一个归类部。“我们创立了‘进博e关务’服务品牌,帮助各国展商将商品顺利带入中国。”葛基中说。归类部的同事们加班加点,收集商品资料、确定产品功能,找到对应的税号。最终,仅用了一个星期,便完成了所有的归类工作。中国贸易服务商的“进博速度“让孟加拉国企业惊叹。
图片说明:孟加拉国展商带来的展品。
图片说明:孟加拉国展商。
图片说明:孟加拉国展商带来的展品。
开展前两个星期做德国展商通关的“救火队长“
大约在进口博览会举办前两周,葛基中的微信里跳出了一个好友请求。“对方是一家德国企业,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工作交流群。”葛基中刚一点击通过,微信对话框便发来”求助”信息。
“这家德国企业要在进口博览会上展示陶瓷锅,却没通过海关查验。”问清来龙去脉后,葛基中派公司同事协助处理。原来,在查验货物环节,海关人员发现陶瓷锅能吸附吸铁石,认为锅子不符合陶瓷品的归类。
“我们翻阅报关单和产品信息后,向海关说明,锅子成分以陶瓷居多,金属仅作为隔热材料涂抹在表面。”经过解释说明,第二天,这批陶瓷锅顺利通关,解了德国展商的燃眉之急。
在与世界各国企业的合作中,葛基中归纳出,欧洲企业的产品以快消类、电子类居多,“这些产品科技含量较高,我们通常会让对方尽早提供产品信息,便于我们做好报关前的准备工作,通关才会更顺利。”
去过30多国的“空中飞人”希望非洲推动质量标准化
“今年上半年,我去了一次非洲四国,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葛基中拍着额头努力回忆第四个国家名,在同事的提醒下才恍然记起:
“还有埃塞俄比亚。”作为一个外贸人,葛基中的足迹遍布30多个国家,自嘲“不是在去的路上,就是在回的路上。”在国外,葛基中希望效率最大化,“提前做好客户的功课,集中拜访,推广中国市场,介绍我们公司提供的报关、物流等一站式服务。”去了那么多国家,葛基中对非洲情有独钟,非洲国家的农产品和工艺品市场前景广阔,但葛基中在考察时发现,在一些不发达的非洲国家,企业小规模生产,产品标准没有做到标准化。
“很多中国企业也关注到了这一点,非洲的华商越来越多,他们在帮助当地企业填补这一空缺。”葛基中相信,一旦企业做到生产批量化和质量标准化,非洲市场一定会更加健康繁荣地发展。
在国外,葛基中经常被外商问起进口博览会,他正渐渐感受到“进博效应”的显现。“展示是贸易的前端,贸易是落户的前端。中国产品走出去,外国产品请进来,市场就活了。”作为一名贸易服务从业者,这就是葛基中对进口博览会的观后感。
文章转自东方网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