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品牌李宁申请注册“宁咖啡 NING COFFEE”商标。“宁咖啡 NING COFFEE”显示由李宁体育(上海)有限公司申请注册,分类为餐饮住宿。
据南方都市报,对于申请注册“宁咖啡NING COFFEE”商标,李宁公司回应称,希望通过优化店内服务,提升顾客在购物时的舒适度和体验感。在店内提供咖啡服务,将会是李宁针对零售终端消费体验环节的一次创新尝试。至于门店何时正式售卖咖啡,李宁方面则表示,尚无更多的信息可透露。根据2021年财报,李宁包括特许经销商在内,共计7137家门店。
据北青财经,有小红书博主称,今年2月初,其在广东湛江市一家新开的李宁专卖店门口,看到了标有“LI-NING”标识的咖啡小推车,车篷上印有李宁logo X CAFE的字样。帖子中该博主提到,在李宁门店任意消费都可以喝一杯李宁咖啡,杯子的logo也是常见的李宁品牌样式。
不过,在首席分析师林岳看来,李宁门店多只是一个基础,咖啡和鞋服业态不同,想要购买服饰鞋帽的消费者,通常不会想到要在店内享受一杯咖啡,而且咖啡还会占用门店的体验空间。
林岳告诉记者,李宁跨界幅度太大,除非有品牌的联名款,消费者才有意愿去体验,否则可能只是一个延伸的服务。“通常,咖啡的消费场景需要两个条件,一是舒服的空间,二是高质的产品,必须有其一才可能撬动市场。”
国内咖啡市场潜力毋庸置疑
李宁并不是家跨界咖啡的品牌,此前,万达、同仁堂等企业均已涉猎咖啡生意。据统计,我国咖啡行业市场规模预计将保持27.2%增长率,远高于全球2%的平均增速。2025年我国咖啡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总体呈现持续扩大的趋势。
国内咖啡市场的潜力毋庸置疑,我国咖啡市场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2021年我国咖啡市场规模约3817亿元,预计行业保持27.2%的增长率上升,2025年我国咖啡市场规模将达10000亿元。
目前,我国咖啡消费者主要以年龄20~40岁的城市白领为主,大多数为本科以上学历,拥有较高收入水平。未来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可支配收入的提升,潜在咖啡消费人群将持续扩张。
其中,万达集团在奶茶领域的尝试较早。早在2017年,万达就与英国咖啡品牌COSTA开展深度合作;
2019年,万达试水新茶饮,推出奶茶店“万小茶”;此后,万达推出自有茶饮品牌“万茶”,门店形式包括店和COSTA快选融合店两种形式,目前在万达旗下约140家影院内进行销售。
“万达们”看似与咖啡、奶茶赛道完全不沾边,为何近两年前赴后继地掺和进这门生意?寻找新的利益增长点是主要原因。记者从万达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发布的2021年年度报告中了解到,2021年,商品、餐饮业务为万达贡献了15亿元销售收入,该项业务毛利率达63.49%,远超其院线业务毛利率。
与此同时,传统行业巨头希望通过打造年轻态的新式茶饮及咖啡,吸引新生代消费者。
我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跨界业务对于传统企业自身业务服务体系的升级、用户黏性的增强,这是巨头们看重的关键。
资本加速布局,名企跨界“征战”咖啡赛道“混战”开启
资本的聚焦下,新旧势力轮番上场,“扩张、估值飙升”在咖啡淘金者中轮流上演。从“基因”来看,本轮现磨咖啡浪潮的玩家主要可分为三方——以星巴克、瑞幸为首的连锁巨头,Manner、Seesaw、M Stand为的资本簇拥下的咖啡“新贵”。
其中,星巴克和瑞幸以的门店优势领跑全行业,二者也是新旧势力相争的典型。星巴克2021财年公布的四季报显示,其在我国市场开店5360家,该财年我国市场同店销售增长17%。
与此同时,易观分析数据显示,2021年底,瑞幸国内门店数据超5500家,在数量上实现了对星巴克的反超,消费用户则突破7500万。从竞争策略来看,瑞幸更强调降本增效、弱化咖啡社交属性,通过“烧钱补贴”降低消费门槛和产品本土化等模式培养市场,在海外品牌占据优势的领域夺得一席之地,也进一步为市场各方打开了本土咖啡的想象空间。
Manner、Seesaw、M Stand等品牌则是近两年来势头强劲,资本簇拥下的精品连锁咖啡。2021年,Manner接连斩获了三轮大额financing,背后资本为字节跳动、淡马锡、美团龙珠等机构;M Stand同样在2021年完成了其A、B两轮financing,机构为启承资本、黑蚁资本、高榕资本、CMC等机构。
时间进入2022年,2月14日,我国邮政高调宣布,家邮局咖啡店将正式落地厦门;一周后,天津“狗不理包子”也加入混战;如今,李宁也将要下场“参战”。值得注意的是,连锁巨头们跨界卖咖啡有着先天的网点渠道资源和门店成本、流量等优势。不过,市场对其主要的顾虑则是缺乏先天咖啡基因的他们能否真正打磨好产品。
显然,资本助力下,咖啡赛道的高速公路已铺好,各路玩家相争、新旧势力混战已拉开帷幕,市场格局如何演变或在三五年内见分晓。
各位大佬们不论是跨界做什么,首先件事就是去申请商标,李宁咖啡还没上线,咖啡商标已经设计好递交了商标申请。把保护提前做好,后续才会无忧开店。
我想大佬们的做法非常值得一些想要创业,正在创业和已经创业有所成的所有人。当你有了新的想法,想要去落实时,记得要提前注册商标,拿到商标证;当你要拓展新赛道,研发出新品时,这时候的关键是申请专利和注册商标并行,保护好技术创新同时,品牌保护也不能落下。
商标知识局
,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