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这个税号的商品,需要申报级别、年份、产地等内容,看到报关单规格栏上的一长串,小伙伴们头晕了吗?
酒标上有哪些信息?
“旧世界”的等级制度比较完善,每款酒基本都有等级。产地、年份等信息也是比较全面,但品种却不一定会写在酒标上,因为有些等级(产地)已经限定了酿造品种。
下图是一张典型的法国酒标,上面蕴含的信息,一般就是大家能在“旧世界”酒标上见到的了。
“新世界”葡萄酒的酒标就五花八门得多了。由于没有“旧世界”那种严格的等级体系,“新世界”产区的葡萄酒标,形状各异,标上的信息也不一定全面。
下面的一张,是比较特色的一张酒标,可以看到上面的信息较少,但基本的年份、品种、酒精度等信息还是有的。“新世界”葡萄酒的酒标未必会标有等级。
品名
葡萄酒的品名一般都为“xxxx酒庄干红/甜白”等,前面为酒庄名字,后面的为葡萄酒的类别,干型或甜型,红葡萄酒或白葡萄酒等。有些酒庄还需要用系列来区分,如“奔富酒庄bin 389干红葡萄酒”等,这个“bin 389”就是系列名称。
加工方法
这里只需要申报“鲜葡萄酿造”,如果这款酒的原料不是葡萄,那么就不是葡萄酒了,自然也不能归入2204项下。
酒精浓度
葡萄酒的酒精度通常在7-14度。有些加烈酒如波特酒、雪利酒等,酒精度在17-20度范围内。酒精度低至6度的,常见于部分起泡酒。
级别
前文也说了,大部分“旧世界”葡萄酒是有等级的,例如法国有AOC(内含AOC/IGP/VDF)、意大利的DOC(内含DOVG/DOC/IGT/VDT)等分级制度,对于已经标明等级的,按酒标申报即可。
在欧洲地区还会有一个等级叫做“欧盟餐酒”,写作"VCE",全称是“Vins de la Communauté Européenne”,这个等级的酒,意思基本就是,葡萄种植与葡萄酒酿造这两个工艺是不在同一个国家完成的。
对于新世界葡萄酒,很多是没有一个明确的等级名称的,这时可以申报“无等级”。
年份
葡萄采摘的年份,就是这个葡萄酒的年份。在酒标上,一般都会写有这瓶酒的年份。也有很多葡萄酒是没有年份注明的,比如香槟、雪莉酒等,是通过混酿调配得来的。在零售环节的介绍中,没年份的酒一般会标记“NV”(Non-vintage),申报时,我们只需申报“无年份”即可。
产区
在法国、意大利等对产区严格划分的旧世界国家,产区通常是伴随着等级一起写的。产区是葡萄酒风土的重要标志,再不济的酒都会写一个国家名字。所以不会有“无产区”的酒出现。
酒庄名
这个很简单,酒标上是什么就报什么。有时候酒标上会有灌装厂商的名字(有可能与酒庄名字不一样),但就像买商品你不会看生厂商的公司名一样,这个是不需要申报的。
葡萄品种
说起这个,有些小伙伴大概也是一把泪。如果是单品种或3个以内的品种混酿,申报字数也许不会超。但波尔多style的混酿,或者碰上一些产区喜欢用多品种调配的,那么规格栏的字数会不够哇。最长的,勺子见过有13个品种混酿的葡萄酒……那么也许只好申报“xxx等”了,剩下的报在备注栏。
包装规格
申报要求是“单位包装规格*每箱单位数”。这个很好理解,酒标正标上都会有单位包装规格。
品牌
这是一个很迷的要素。对于法国葡萄酒来说,酒庄名就是他的品牌。大概对于“新世界”的葡萄酒,才更存在“品牌”这个概念吧。毕竟很多都是量产型大厂,不同系列(品牌)的价位都是不一样的。
关于葡萄酒进口报关规范申报
对于规范申报的葡萄酒商品来说,看到规格栏,基本上如同看到了酒标。酒标上的信息,翻译出来,也就差不多就是申报要素这些东西。偶有碰上申报与酒标不完全一致的,也有可能是简写或者是一些默认的内容,没有标记在酒标上而已。
如何在申报要素与酒标这两者之间切换自如,还需要积累更多的葡萄酒基本知识,才可以做到呢。(来源:
海关发布)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