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企服快车小编 给大家分享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的立案标准和犯罪构成是怎样的,驰名商标的认定标准是怎样的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的立案标准和犯罪构成是怎样的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的立案标准和犯罪构成是怎样的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的应予以立案。

本罪的构成

1、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可以是任何单位和个人。

2、本罪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即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而销售的。

如果行为人不知情,不构成本罪。

3、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国家商标管理秩序或商标注册人的商标专用权。

本罪的犯罪对象,是注册商标,未经注册的商标不能成为本罪的对象。

4、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商标管理法规,销售假冒他人已经注册的商标的商品的行为。

构成本罪要求:

(1)该商品是必须使用注册商标的商品。

(2)所使用的注册商标是第三人所有的。

(3)该商品在假冒他人注册商标销售时,未征得商标所有权人同意。

(4)销售金额数额较大。

本罪的认定1。注意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

区别主要在于:

(1)故意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违法所得数额是否达到定罪的标准。

根据司法解释,个人销售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单位销售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侦查。

对于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的,应当由有关部门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

(2)过失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不构成犯罪。

(3)销售未注册商标的假冒产品的,不构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

2。本罪与假冒注册商标罪的界限。

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

(1)犯罪对象不同。

前者犯罪对象是假冒商标的商品,后者的犯罪对象是他人的注册商标。

(2)客观方面表现不同。

前者在客观方面的表现是行为人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后者则表现为行为人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

驰名商标的认定标准是怎样的

什么是驰名商标认定中国驰名商标大部分都是通过工商总局(商标局和商标评审委员会)认定的,与人民法院相比,其认定的驰名商标所占比例更大。

在商标注册、使用与评审过程中产生争议时,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与商标评审委员会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依据具体事实认定其商标是否构成驰名商标。

驰名商标认定标准《商标法》第14条规定:“认定驰名商标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一)相关公众对该商标的知晓程度;(二)该商标使用的持续时间;(三)该商标的任何宣传工作的持续时间、程度和地理范围;(四)该商标作为驰名商标受保护的记录;(五)该商标驰名的其他因素。

驰名商标认定机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2条规定:

“人民法院在审理商标纠纷案件中,根据当事人的请求和案件的具体情况,可以对涉及的注册商标是否驰名依法作出认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案件有关管辖和法律适用范围问题的解释》第2条规定:

“商标民事纠纷第一审案件,由中级以上人民法院管辖。

各高级人民法院根据本辖区的实际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在较大城市确定1-2个基层人民法院受理第一审商标民事纠纷案件。”根据上述规定,驰名商标的司法认定应由中级以上人民法院管辖,但在某些省或直辖市也可以由基层人民法院进行认定。

驰名商标的申请时间有什么限制

驰名商标的申请的没有时间限制,驰名商标是个案申请原则。

只要你的商标满足申请所需要的各个条件就可以提出申请。

驰名商标的条件有哪些商标法没有规定驰名商标的形式要件,给司法和行政管理部门留出了很大的裁量空间,也出了一个难题。

那么驰名商标是否必须具备形式要件﹖考虑到以下三个现实因素,驰名商标必须同时具备形式要件:

首先,商标法规定的驰名商标实质要件或要素过于抽象和笼统,在实践中难以操作和把握;其次,确定形式要件可以防止执法部门自由裁量权的滥用,维护良好的执法秩序;再次,确定形式要件可以保障驰名商标的相对稳定性,使得对驰名商标的保护有法可依、有据可循。

至于实质要件与形式要件的关系,实质要件是驰名商标构成的事实条件,形式要件是驰名商标构成的法律条件,二者不可偏颇。

如果过分强调实质要件而轻视甚至忽视形式要件,容易导致法律秩序的混乱;反之,如果过分强调形式要件而不尊重实质要件,则会背离驰名商标保护的宗旨,走向程序主义或虚无主义。

驰名商标的保护措施有哪些驰名商标的保护措施有:(一)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

就相同或者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

(二)已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就不相同或者不相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已经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误导公众,致使该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

同时,已经注册的商标,违反《商标法》第十三条规定的,自商标注册之日起五年内,商标所有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商标评审委员会裁定撤销该注册商标。

对恶意注册的,驰名商标所有人不受五年的时间限制。

(三)商标所有人认为他人将其驰名商标作为企业名称登记,可能欺骗公众或者对公众造成误解的,可以向企业名称登记主管机关申请撤销该企业名称登记。

企业名称登记主管机关应当依照《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处理。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的立案标准和犯罪构成是怎样的的介绍就聊到这里。

更多关于 驰名商标的认定标准是怎样的 的资讯,可以咨询企服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