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世界知识产权指标》报告,涵盖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报告表示,2019年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专利申请数量为140万件(发明专利),与去年相比下降10.8%,是近24年来的首次下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开展了整体监管转型,以优化申请结构、提高申请质量。

“中国专利申请量24年来首次下降,这是个积极信号。”北京知识产权研究会会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知识产权与科技法研究所所长孙国瑞教授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伴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创新活动的日益活跃,我国专利申请量持续多年保持快速增长,“但我们也看到,庞当的申请量给行政审批部门带来很大压力,而且专利质量混杂,其中有大量没用的专利。”

我国正在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知识产权工作正在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要创造高质量知识产权产品,包括核心专利技术、版权精品、知名品牌,实现知识产权创造由多向优、由大到强的转变。”孙国瑞分析,知识产权“多而不优”“大而不强”不符合我国新发展理念,也不符合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正如报告所说,专利申请量的下降,是中国主动作为,优化申请结构,提高申请质量的一个表现。”孙国瑞说。

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道,在优化专利申请结构和提升专利申请质量方面,该局通过设立保护中心、优先审查等措施对重点产业关键领域给予审查政策倾斜,同时还在突出专利统计指标体系的质量导向、规范地方专利资助奖励政策、动态监测全国专利申请质量、打击无资质专利代理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这些举措有效倒逼市场主体规范专利申请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