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完善高校教师评价机制,人社部、教育部前不久发布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克服在高校教师职称评定中唯学历、唯资历、唯“帽子”、唯论文、唯项目等倾向。
相关不良倾向如何破?改革还要过几道关?新华社记者就此走访了多地高校与相关教育管理部门。
相关不良倾向影响亟需改正
——伤教学。“以往评职称,往往只看重发了几篇论文、出版了几部专著、拿到几个课题等量化指标。”多名高校教师告诉记者,教学质量好不好、学生是否有进步这些难以量化的内容在职称评定考察中被“边缘化”。这挫伤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并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多名在校大学生抱怨,部分职称高、头衔亮的科研明星,上课时或照本宣科或匆匆忙忙,“感觉自己对老师来说很多余。”
——伤科研。我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即“C刊”)设计研制者南京大学苏新宁教授指出,部分高校还存在论文评价机制问题:通过论文评价教师学术能力时,忽视论文质量,只看论文发表刊物的“影响因子”、是否SCI期刊、是SCI的一区或二区,错误地将评价期刊的指标等同于评价论文价值的指标。部分高校将在SCI期刊上刊发论文与重金奖励挂钩。
苏新宁等专家指出,“畸形”的评价标准与物质利益将正常的科研评价异化为“学术GDP”。这企服快车面导致国内高校不必要的版面费开销“暴增”,另企服快车面诱发学术不端行为。
——伤教师。“帽子”、项目、奖项等学术荣誉、资源容易向少数官大、资深的教师集中,对高校青年教学科研工作者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江苏一高校学科带头人告诉记者,他发现每年在国内高质量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有他署名的论文中,有约三分之二他自己并不知情。“莫名其妙就收到论文录用通知,部分论文的通讯作者至今仍未与我联系。”但青年教师发论文却是“难上加难”。
“青椒”本是高校青年教师用于自称的网络词语,现在却被“青焦”一词代替。不少青年教师说,自己既要授课又要带学生,既要顾家带娃又要挤时间做科研,申请项目时比不过资深前辈,可如果几年内拿不到若干重大课题、没有在高质量期刊上发几篇论文,很可能就被直接淘汰。
职称咋评更科学?
当前已有部分高校针对职称制度改革进行有益探索。
——更看重“教学好”。“华松上课有三宝,案例、板书、喝水少。”南京林业大学理学院副院长蒋华松扎根讲台30多年,是学生心目中的“数学演说家”。在他的职称评审材料中,没有论文,仅有一项署名排在第3位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高等数学》等教材专著。2019年,南林调整政策,蒋华松通过主要面向教授公共课、基础课老师的“教学专长型”类别评上正高级职称。
北京理工大学人力资源部副部长杨静说,2019年学校新增设专职辅导员岗位,单独设置辅导员系列职称晋升条件,并在职称评审工作中实行单列指标、单独评审。工作成绩优秀的辅导员可晋升高级辅导员、正高级辅导员职称,分别与副教授、教授同级别。
——更看重“能转化”。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蔬菜专业的李灵芝老师,从事农技推广5万多亩,实现亩均增收2000元以上,培训菜农和贫困户近万人次,带动种植户30000户以上。但如果按老规矩评职称,她这些成绩还比不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