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服快车面,传统的财务分析方法过多注重相关财务指标的计算,而指标之间又缺乏内在的联系,运用价值并不高,财务分析反映出来的信息也是较为片面及零碎。
另企服快车面,企业通过滞后的经营数据来制定战略决策,财务数据无法迅速对企业自身的业务变化做出反应。
本文从三张报表的内在逻辑联系出发,从资产质量、资本结构质量、利润质量、现金流质量几方面对企业进行分析。
由于传统报表分析存在滞后性等原因,本文思考了如何构建以“用户数据分析”、“渠道数据分析”和“产品数据分析”为核心的“第四张报表”。
1 财务报表的内在联系
资产负债表是一个公司的根本。
无论是现金流量表还是利润表都是在对资产负债表进行补充说明。
利润表体现了资产负债表中股东权益的变化过程,现金流量表介绍了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的变化过程。
从某种程度上说,一家企业可以没有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但却不能没有资产负债表。
企业操纵利润多数与资产相关,少部分涉及负债,因为负债需要与债权人达成共识,而企业却可以独立进行资产的操作。
理解支出、费用及资产三者的内涵是搞清楚三张财务报表内在联系的基本前提,所有的收支都会引起现金的增减变化,因此要通过分类记入现金流量表中的各项目,对于某项收支是应当记入资产负债表还是利润表,需看该项支出是应当资本化还是费用化处理。
2 财务报表分析的新视角
2.1 从质量角度着重重构企业资产和资本结构
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数据深刻反映了企业的资产质量。
对资产负债表的质量分析是考察企业的各项资源是否能够被充分利用,获利能力、变现能力以及资产之间的协调性。
资产负债表能反映出企业的实力雄厚与否,是企业获取利润的物质保障,由于行业的特征大相径庭,不同企业的资产状况以及资产分布也不尽相同。
但是,在对资产进行分类的总体上来看,以及资产的可流动性来进行分类,主要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大类。
为了把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联系起来分析,本文按照资产对利润的贡献方式将资产分为经营资产和投资资产两大类。
2.2 从利润表分析利润质量
高质量的利润应当表现为资产充分利用且周转较快,收入获现能力较强。
不管是利润总和还是净利润,都只是反映了利润形成的结果。
现行的会计准则所规定的利润表披露标准,将利润表分为核心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三大利润结构。
通常衡量一个企业的利润质量主要从企业的利润结构来看待,基于此,本文通过对企业的利润结构来深入剖析,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最佳利润结构,为企业的利润质量最大化提供有效的保证,在结构框架上,针对核心利润,投资收益以及营业外收入三方面来具体展开,支撑起企业利润结构的主要框架。
从以上层次来分析,以自主经营为主的企业,经营利润占据了主导地位。
2.3 从现金流量表分析现金流质量
衡量企业的现金流质量主要从企业的现金流量表来看待,企业是否能够利用有效的现金流来进行投资发展,是决定企业生存状况的前提,因此,拥有高质量的现金流可以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实现领先优势。
现金流的状况以及发展趋势在企业的现金流量表上清晰的反应,同时也体现了企业的现金流质量,从现金流量表的构成情况上来分析,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利用现金流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但是大多数企业都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进行关于现金流的质量管控:
经营活动现金流质量、筹资活动现金流质量、投资活动现金流质量,这三方面构成了企业现金流质量管控的三个重要因素,同时针对这三个不同方面也衍生出适合企业现金流质量管控体系的适用性发展阶段。(1)经营活动现金流质量。
企业的日常经营是产生现金的主要渠道,其产生现金流量好比人体的造血功能,这部分现金流需和经营利润保持相一致,还要解决企业的温饱和发展。
(2)投资活动的现金流质量。
企业的发展体现了不同阶段的扩张规模,企业的投资活动也代表的其扩张规模的大小,因此良好的投资活动现金流是企业扩张的前提,可以更好的保证企业投资活动能够顺利的进行,有效的防止企业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出现的各种现金流短缺问题,投资活动现金流质量与企业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因此判断一个企业的发展方向可
(3)以依靠其投资活动的现金流质量,投资活动现金流质量的好坏,往往决定了企业发展的前途。
筹资活动现金流质量。
企业经营需要资金,这时,高质量的筹资活动现金流是企业发展的保证。
当企业进行筹资行为时,需分析这种行为是主动还是被动。
如果企业面临较严峻的财务困境,则是被动筹资,要警惕企业是否会发生更大的潜在财务风险。
如果企业处于成长期,有着较好的投资机会,但由于资金有缺口不得不进行主动筹资。
此时要综合分析经营活动或投资活动的投入产出关系,以此判断筹资活动是否合理,防止企业出现资金缺口从而陷入全面资金链断裂危机。
3 构建“第四张报表”的思考
3.1 第四报表发展的现状分析
关于企业的“第四张报表”,市面上的数据分析案例都集中在了第三方数据与财务数据之间的结合方面,尤其是在关于企业财务决策的制定上,“第四张报表”在企业财务人员做决策的过程中体现了独立客观的第三方作用,通过数据的分析来帮助企业提前预测将要发生的财务风险。
基于此,德勤事务所与易观以及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在数据分析上研究了百度、京东、新浪等相关的互联网企业移动端的人均单日启动次数,通过分析启动的频数与企业的收入数据结合起来,利用建模分析来研究这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研究发现,移动端的人均单日启动次数与案例企业的财务数据之间呈现较为明显的拟合性,同时两者的数据之间的相关程度也达到了比较高的层次,通过这些数据的模型分析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第三方数据在财务数据分析之外体现的独立客观的作用,企业通过第三方数据的灵敏度表现来预测未来的财务数据走向,企服快车面可以帮助企业制定关于财务信息的完善程度,另企服快车面也说明了财务数据在公司决策和发展战略的制定上存在一定的延后性,没有为公司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针对出现的风险没有做出适宜的灵敏性预判。
3.2 “第四张报表”与管理的关系
从管理者的角度来分析,企业的管理者大多数都是业务出身,在第三方数据的获取上没有前瞻性的战略,管理者虽然对财务数据较为敏感,同时也认识到了财务数据的重要性,但是没有结合第三方数据与财务数据的融通性,这种观念从管理者到公司上下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执行体系。
但是,从外部环境来分析,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负责的一些会计师事务所,以及相关的财务报告审计委员会,这些机构企服快车面认识到了第三方数据在财务数据的结果对比之间的重要性,另企服快车面对公司第三方数据的获取渠道上也表现了强烈的重视程度,同时,公司的治理层也将对第三方数据的重视情况如实反映到了企业的管理层。
从“第四张表”的内容来看,一旦第三方数据与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有效的整合,公司的财务报表中的资产和负债数据就明显的反映到了企业的财务实际情况上来。
目前情况来看,如果企业的财务数据与第三方数据之间的差距较大,且第三方数据的获取渠道不明显,那么就需要治理层通过制定相关的财务政策来调整财务报表,以此来避免财务危机的出现,另企服快车面,管理层也应该重视第三方数据的获取渠道,通过制定灵活的渠道管理制度,来保证企业第三方数据的获取渠道能够为第三方数据提供帮助,同时,为了保证财务数据与第三方数据的拟合程度,企业的技术以及互联网发展方向也需要进行相应的适应性调整。
4 结语
传统的财务分析把焦点放在三张报表上,通过对相关财务指标的计算得出分析结论,而分析结论无法系统地反映出企业整体的经营状况,且就财务论财务,现如今,企业大数据时代逐渐逼近,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演变为数据之间的竞争,充分的利用数据优势,占领数据领先高度,可以更好的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体制之中发挥数据的核心优势,为未来数据竞争的时代构建前瞻性优势“第四张报表”更关注企业的业务数据,通过利用数据的广泛化优势,借助企业内部数据与财务资源的有效整合,将企业的日常经营信息通过数据的构建清晰的反映给管理者,让管理层能够根据数据作出准确的经营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