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申请,按照法律流程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给予证明的活动。
从社会角度来看,公证行业的发展对稳定社会各个阶层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从民商事的角度来看,公证制度的存在可以预防风险,不仅可以降低司法成本,也可以保障民商活动的安全。
相对于公证当事人来讲,公证可以为他们的行为设立一道法律的屏障,也可以进一步地减轻诉讼成本和时间。
因此,对于社会来说,公证是社会的稳定剂。
但由于多种原因,公证行业的工作环境有逐步恶化的趋势,案源的减少使得各级公证处特别是基层公证处发展越来越困难,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
一个能够稳定整个社会发展的行业却面临着发展困难,虽然有公证行业自身的问题,但也有整个社会的因素。
公证行业作为社会的稳定剂,其革新和发展是必然的要求。
一、公证行业发展状况
(一)缺少实体法律支持
首先,当前公证业务的开展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而在整个公证环节中,缺乏实体的法律条款支持,在整个法律体系中,也没有法定的事项。
虽然公证事物有区域性的需求,少数的部委和地方政府也发布了文件,敲定了一部分公证事实,但是这些往往具有地区的局限性,而且它的存在时效是不确定的。
其次,公证行业主要负责的事项的作用在于预防潜在的矛盾和风险,公证的效果也不会立竿见影,所以,由于当事人对公证处不了解,经常会对多一步程序、多花一份钱产生不满情绪。
最后,由于各个部门会对相关文件进行清理,而相关的公证文件一旦被清理,就会被立即废止,从而导致相关公证业务的消失,这对当事人来说就少了一重法律保障。
(二)体制不完善
从公证行业的制度来看,公证制度是由政府管理权力而派生的,所以,公证制度的公信力也就来源于国家公权力和国家法律。
而国家规定了公证机构是依法设立的,是一种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机构。
那么,从这里开始,公证机构就和盈利机构区别开来了,从而使公证机构只能依靠案源收入和政府财政来维持自身运转,以及进行公证机构人员的薪水发放。
另外,正是因为公证机构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在当事人面前是一种公正的地位,所以,群众对于公证机构更加信服。
但由于各地的公证机构制度还不完善,造成了各地民众对公证机构的信赖程度也有所不同。
(三)材料提供难
去公证机构做公证,必然要提供相应的材料,并由承办的公证员对材料进行核对。
但由于在办理材料的过程中,申请人经常会遇到在有关单位申请材料时,该单位无法出具材料的情况,这就导致申请人很难获取相应的材料,因此,公证员也很难进行核实,这就给当事人造成困扰,甚至会产生公证机构在刁难人的情绪。
这就加剧了公证机构在日常工作中与公证申请人的矛盾和冲突,进而导致更多问题的发生。
(四)宣传力度不够及自身缺陷
近几年来,媒体的不正确宣传,如“证明活人是活人”“证明我妈是我妈”,被人误用在公证行为上。
公证流程本质上是通过提供服务,为当事人提供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虽然群众要求政府应当简化程序,而党和政府也确实顺应了群众的要求,但该有的必要工作环节是不可能被省略的,因为证据是所有司法流程的本质依据,如果没有相应的证据,那么司法程序必然是启动不了的。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公证的宣传力度不够。
虽然国家对人民的普法工作已经进行了30多年,但直接为群众服务的公证流程却没有得到有效的宣传,并且有很多群众还对公证流程比较陌生,甚至连公证机构有什么样的作用也不清楚。
另外,据资料显示,有些地区公证机构的基层人才少,甚至只有一个,而有些地区的公证人员却还有剩余,这种公证人才的不均衡也影响了公证行业的稳定发展。
二、解决措施
(一)加大宣传公证力度
要缓解公证机构的尴尬处境,公证机构就必须对公证流程进行大量宣传。
只有让人民群众知道了公证是什么、公证有什么作用后,才能有效地引导群众在公证处办理事项,使得公证机构能为群众提供应有的法律保护,而群众也会因此避免风险的发生,如财物的流失等。
公证机构还可以通过采取网络手段,如建立专用公众号、对外发布一些能够有效加快当事人办理业务的措施办法等,增加网上的活跃度,提高公证机构知名度。
而对于一些舆论,公证机构也可以通过其官方媒介平台发声,来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公证机构。
(二)提高公证服务质量,建立科学服务机制
各个地区的公证机构可以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和主观能动性,不要局限于一个地区进行公证服务。
各个地区的公证机构可以挑选出公证人才,组成公证业务办理小组,向当地企业提供一对一的公证法律服务,分批次进入相关企业,深入了解企业的法律需求,并且可以举办关于公证流程的演讲。
公证机构还可以为中小企业的融资办理证明业务。
很多中小企业由于资金周转问题,通常会转为民间贷款,当地的公证机构可以为其办理贷款公证。
公证机构还可以为出国留学、招商引资等提供公证服务。
为加强服务质量与效率,公证机构还可以实行周末预约加班制度,这样,如果有比较紧急的公证业务也可以做加急处理。
公证机构还可以深入农村,和农村进行紧密连接。
农村地区由于整体的文化水平不高,为推广公证增加了难度,但是也为其积累了大量的有效资源,这就为公证业务开辟了新的案源获取基地。
公证机构也可以深入社区,为社区群众服务。
最后,公证机构还应热情地帮助弱势群体,对经济困难的群众提供免费的公证服务。
(三)办司法考试基地
想要加强公证人员的工作素养和法律功底,除公证人员自身提高素质外,司法行政部门应加强司法考试,具体可以通过国家财政部门批一些专项钱款,有关单位也出一部分资金,公证协会再拿一些资金,三部分资金共同来支撑考试基地的运转。
这样一来,就能够大幅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更快地培养大批司法公证人才填充到基层,填补基层公证人员的缺口。
另外,还可以分层处理,如开办司法本科和大专班,这样才能够为公证人才做好资源储备。
(四)统筹调配
有些地区出现了公证人员数量逐年递减,公证人才流失特别严重的情况。
为遏制这种情况,建议省厅或者市局按区域统一管理公证人才,合理调配公证人员,从而减少公证机构的负担,而且为还没有公证人员的地区派遣公证人员也可以填补该地区公证行业的空白,同时也防止了有些地区没有公证人员,而另一些地区公证人员太多的情况发生。
另外,建议公证人员的薪水由省厅或市局专项发放,这样也可以为基层人员的失衡做好调配工作。
(五)政法学院设立课程
从学校体制来看,可以在政法学院开设有关公证行业的专业与课程,为公证行业定向培养一批具有高水准,懂经济、外语、科技的复合型人才,从而可以为公证行业及其他司法机关单位储备人才,也可以将其填补到基层公证机构中去。
公证人员出具的公证材料本质上是由国家背书的,它代表的是国家形象,而公证从业人员更是国家法律的大使,只有具有这样的意识,我国公证行业才能和国际公证行业接轨。
因为公证行业本身薪资待遇低、从业人员社会地位也低,所以导致行业里有司法资格的人留不下来,而行业外考取司法资格的人又不愿意进入这一行业。
因此,可以考虑从支援西部开发的法律本科生中按年调配,给毕业生实习机会,也能帮助基层公证行业发展困难的地区提高业务水准。
如果能够从支援西部的法律本科生中抽调一支队伍进行轮岗,也会相应地解决一部分基层公证人员的缺失问题。
三、结语
总的来说,公证行业由于制度不完善、宣传力度不够、缺乏实体法律的有效支撑等问题陷入了发展困境。
但是只要积极地发挥公证行业从业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问题是可以被解决的。
而公证行业作为社会民事问题的稳定剂,是需要特别重视的。
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基层公证人员现状的客观认识,才能根据事实提供有效的改革经验,进而促进旧有问题的合理解决以及公证行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https://www.zzqklm.com/w/xf/26540.html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