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会计信息失真是指由会计核算原则与经济业务实质不相符等客观因素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这类失真一般源于法制本身设计不够合理,导致在真实、合规的会计核算基础上所编制的会计报表,也无法反映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

1、收付实现制导致信息失真按照规定,行政事业单位拨款经费的核算原则为收付实现制。但在收付实现制核算原则下,其所反映的会计信息会不完整、不真实。假设主管部门已批准某行政单位项目经费500万元,即已明确,该项目的收入500万元,但按照收付实现制原则,该单位只能按照实际拨款进度逐笔确认收入,在拨款全部到位之前,会计核算无法完整反映该项目的收入情况,导致会计信息不完整。

2、月末不结账导致信息失真按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年终结账时将相关收支科目余额转入“结余”;月末不结账,相关收支金额按月累计滚存、年终结转。这导致各月会计报表中“结余”项目无法反映经费实际结存情况,结余信息不真实。比如,某行政单位月报表中“结余”项目期末余额为100万元,所反映的会计信息为该单位经费结余100万元,但事实上可能已无经费结余、甚至超支,因为实际经费结余为-50万元。

关键字:发表论文会计论文论文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