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判决书,也为这场“贵”酒商标之争给出了答案: 使用“贵”构成侵权,贵州贵酒才是“贵”商标的合法主人。
(判决结果)
壹
“贵”酒争议之始
谁才是真的“贵”酒?事情还要从2018年底说起。
2018年12月,ST岩石(岩石股份的曾用名)以228.24万元的价格收购了贵州贵酒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85%的股权,该公司只是一家白酒销售线上平台。随后,岩石股份先后注册上海贵酒销售、上海军酒、上海贵酒科技等销售企业,开始切入白酒行业。
6月22日,岩石股份发布的风险提示公告显示,岩石股份新的的主营业务尚不稳定,白酒规模和销售收入尚小,公司2020年还未拥有白酒生产基地,主要是委托贴牌生产再销售。 通俗的来说,就是这个成立不过两三年的上海贵酒(岩石股份)自身目前还不具备白酒生产能力 。
上海贵酒旗下所售的“贵十六代”等产品也一直是以“贵”酒作为宣传核心,本质上上海贵酒正在以商标侵权的形式在销售白酒。
而“贵州贵酒”则可追溯到1569年成立的手工酿酒作坊。 新中国成立后,贵州贵酒的前身则是“国营贵阳酒厂”,90年代更名“贵阳酒厂”,直到2010年更名为“贵州贵酒有限责任公司”,2012年被贵州省商务厅授予“贵州老字号”称号,是贵州省第一批酿酒企业、贵州省重点酿酒企业。
资料显示,贵州贵酒旗下拥有57条商标注册信息,其中包括已经注册的33类“贵”字商标。这也意味着,贵州贵酒将“贵”字号白酒商标牢牢掌握手中。
一直以来,白酒行业及消费者熟悉的、喜爱的“贵”酒始终都是贵州贵酒 ,而上海贵酒则是委托贴牌生产销售,以“贵酒”品牌作为宣传卖点,这无疑是在对贵州贵酒进行侵权。由此,贵州贵酒将上海贵酒(岩石股份)告上法庭,“贵”酒之争开始了。
贰
为什么说“贵”酒商标属于“贵州贵酒”?
上文已经提及,贵州贵酒的悠久历史。贵州贵酒1950年建厂时间比茅台早3年,比郎酒早8年,拥有最纯正的“贵酒”血统,更坐落在最纯正的贵酒核心产区。而“上海贵酒(岩石股份)”成立不过两三年。
此外, 从品牌来看, 仅1979年—1989年之间,贵州贵酒就荣获国内、国际各类奖牌24枚,是贵州酿酒企业荣获奖牌最多的厂家之一,旗下产品广受消费者的好评。而刚刚成立没多久的上海贵酒其品牌力如何?我们搜索了京东、天猫等上海贵酒旗下贵酿等系列产品,发现其评价数量仅有几十条,品牌力如何不言自喻。
从产区来看, 贵州贵酒诞生于酱香型白酒的核心产区,这里是酱酒分布密度最大的产区,有茅台、郎酒、习酒等一众名酒,历来以生产尊贵、稀有的酱香型白酒闻名天下。反观之,上海贵酒公司还未拥有白酒生产基地,主要通过委外贴牌生产再进行销售。
说到这里,“贵”酒商标到底属于谁?上海贵酒到底有没有侵权,不辩自明。
早在今年四月,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就曾郑重指出, 必须特别警惕 资本搞坏中国白酒 。 投资酒业是投资独特的生态资源,依托的是品质,需要时间的积淀。 挣快钱的投资,往往会导致寅吃卯粮,透支品牌,透支信仰,会毁了酒类产业。
业内人士指出,作为业外企业资本,应当意识到,白酒行业的发展只有回归品质,把品质作为核心竞争力来思考与实践,才能实现更长远的发展。仅靠“委托贴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攀附他人商誉的经营行为,必将不能长远。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