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财政部等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下,截至目前,已有11项海南自贸港税收优惠政策落地实施,有力促进了海南自贸港高水平开放,吸引大量市场主体竞相涌入,推动自贸港经济流量不断扩张。
同时,海南积极与财政部等国家部委沟通,对已出台的政策进行评估和动态调整,及时回应市场主体的关切和利益诉求,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
2021年12月,原辅料“零关税”政策调整,清单商品实现翻倍扩容;
2022年2月,自用生产设备“零关税”政策调整,将过山车等游乐设备纳入清单,并将政策适用主体由企业扩大到事业单位。
从实践情况看,已经实施的离岛免税新政、“两个15%”所得税优惠、三张“零关税”清单等11项财税优惠政策,这些自贸港早期收获的成效不断扩大。
2021年全省税收742.9亿元,增长32.7%,是我省近10年以来税收收入增幅最高的一年。
自贸港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地实施,降低了市场主体的税收负担、节约了经营成本,优化了营商环境,使纳税人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也吸引了各类人才集聚,对海南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增强海南经济发展活力。
已出台的税收政策,既有针对经济实体的优惠,也有针对人才的措施,与其他减税降费政策和各项优惠政策形成合力,为海南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初步形成了“资金”“人才”向海南汇聚的局面:
2021年海南新增涉税市场主体是2020年的1.4倍,新增涉税企业户数是2020年的1.6倍,新增外资涉税企业户数是2020年的1.9倍;2021年,引进人才19.9万人,同比增长63%,人才集聚效应进一步彰显。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在不同领域发挥关键作用,促进了海南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和发展质量的提升。
海南经济增长已经初步摆脱了对房地产的依赖,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升级。
2021年,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业和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四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占比达70%,上缴税收增长33.4%。
现代服务业率先走出后疫情时代的“加速度”,2021年相关税收增长37.9%,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2021年高新技术产业的涉税市场主体户数增长69.3%,是2019年的2.6倍,投资增长36.6%,高出全部投资增速26.4个百分点,创新驱动作用明显增强。
促进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
海南离岛免税、消博会展品税收优惠两项政策成为海南旅游消费的新亮点和靓丽名片。
2021年离岛免税继续火爆,离岛免税店销售额突破600亿元,其中免税购物金额、购物件数、购物人数同比分别增长83%、71%和73%。
消博会展品税收优惠政策助力首届消博会成功举办,4天时间内,来自70个国家和地区的1505家企业、2628个品牌参展。
这两项具有海南特色的税收优惠政策,吸引了部分境外消费回流,不仅惠及海南发展,也丰富了我国居民旅游消费的选择。
促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建设。
围绕洋浦港出台的启运港退税政策、内外贸同船加注保(退)税油政策和国际运输船舶退税政策等,极大增强了“中国洋浦港”的吸引力,截至2022年2月底,共有412家航运业市场主体在洋浦注册,新登记船舶204艘。
为推进洋浦港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提供了支撑,也为海南进一步发展航运经济和海洋经济打下基础。
省财政厅厅长蔡强透露,2025年封关之前,海南以财税优惠政策为主要抓手,为自贸港建设汇聚人流、物流、资金流等经济流量,让此前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的海南“强筋壮骨”,为建设国际化的自由贸易港打下基础。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