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创始人张勇曾说:“盲目扩张的事情肯定会发生,这是我的使命。稳定了我就冲锋,不稳定了我就稳定,稳定下来就再冲锋,直到海底捞倒下为止。”
过去两年因快速扩张战略,叠加疫情按下餐饮业暂停键等因素,2021年海底捞的经营业绩“大变脸”:
亏损41.6亿元,300家门店停业。老大退居二线后,新人“执剑”上马有意用“企服快车计划”及时止损,但海底捞下滑的业绩也难在短期内“捞”起来,海底捞又亏了。
8月14日,海底捞发布盈利预警,预计上半年收入不低于167亿元,净亏损约为2.25亿元至2.97亿元。
经营业绩上,海底捞可能捞不动了,但是在商标布局上,咱“捞王”海底捞就没输过谁!
2020年,在“海底捞”告输“河底捞”后,不服气的海底捞在商标布局上近乎“疯狂”,还曾创下了2天申请注册263件餐饮类商标的纪录。
这263件商标里,江河湖海所有的水域名字都在申请之列,比如:
池底捞、渠底捞、清底捞、侮底捞、上海底捞、下海底捞、海底捡、海底姥……除河流外,全国各省的简称也没落下,比如:粤底捞、琼底捞、赣底捞、鲁底捞、闽底捞、苏底捞等等,就连湖面上的水气“雾底捞”也被申请为商标。
五湖四海、天南地北都有了,古代的朝代名也得安排上,于是就有了秦底捞、汉底捞、唐低捞、宋底捞、隋底捞、元底捞、明底捞、清底捞……
商标布局不能忘记谐音字、近似字商标,嗨底捞、海递捞、海堤捞、悔底捞、莓底捞也得申请注册,其中最狠的还是“三每底手劳”,字符分解法都用上了。
对于海底捞来说,简直是一捞不可回啊,捞遍了四海八荒,管你啥玩意,我先捞上来再说。
别人去商标局是申请商标,好家伙,你去是为了“进货”啊?一不小心就申请注册了3571件商标,核心商标、防御商标均有涉及!
如果说上述这一批“捞系”商标是脑洞大开,那海底捞公司申请的这件商标就属实让人有点“生理不适”。
据中国企服快车信息显示,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注册了多件“嘴里捞”商标,国际分类为餐饮住宿、方便食品、食品。
另据查,该公司早在2020年11月就首次申请注册5件“嘴里捞”商标,国际分类为啤酒饮料、食品、广告销售等,这些商标2021年10月被核准注册。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海底捞申请前,重庆一家公司在2012年8月30日申请注册4件“嘴里捞”商标。
其中3件和海底捞属于相同类别的商标都被人提出“撤三”申请,目前商标已无效,只剩下1件核准使用在第31类-农林生鲜上的“嘴里捞”商标还在有效期内。
这些年蹭“海底捞”品牌热度的还真不少,光用“海里捞”这个商标打擦边球的商家,海底捞就起诉过好几家,在漫漫维权路上吸取了太多的教训。
“吃一堑”要“长十智”,海底捞“先下手为强”注册这么多商标,几乎把所有能想到的,能和海底捞扯上关系的商标都注册了,为了保护品牌,海底捞拼了。
从零到一打造一个品牌极为艰难,需要持续不断地为品牌注入活力、能量,但抄袭和仿冒品牌却轻而易举。这不仅极大地破坏了品牌创立者的努力与心血,也扰乱了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商标侵权让众多品牌头疼不已,创业艰难的餐饮行业更是“重灾区”,各式各样的侵权方式让很多餐企吃尽了苦头。
在此我们也提醒广大餐饮行业经营者,一定要提高商标保护意识,及早进行商标布局,“守住”自己的商标,别让多年心血因为一时的疏忽进而酿成大错。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