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大街上,无论店铺楼盘,还是酒吧咖啡屋,牌匾上很难再看到如老北京琉璃厂或前门大街上那些典雅古朴的名字。别说大而醒目的牌匾了,就是卖品上挂的小小的商标牌号,也尽是一些花里胡哨的名字,而不少人偏偏要把这小小的名字露在外面,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的高贵与不凡,比如有一阵子,年轻的女子们特别愿意把印有CK商标的内裤露在外面去招摇过市。
甚至自家新生婴儿的姓名,如今都是那样的争妍斗奇,尤其崇尚洋味,叫娜呀、莎呀、菲呀的多了起来,应接不暇,令人莫衷一是。与上一代的名字相比,打上了这一代人明显的印记。
最有意思的是,北京有一家餐馆最近竟然把自己的招牌菜取名为“鸦片鱼头”,而且堂皇地挂在店外的墙上,招人眼目。立刻被人举报,被城管叫拆。
餐馆老板一脸无辜,一个劲儿地打躬唱诺辩称:哪敢用鸦片做菜,只是想以此吸引人,意思是此菜如鸦片一样越吃越上瘾。显然,“鸦片”二字,不是名词,而是动词或形容词,不过是店家的店前故意撩人的幌子而已。
我国早有古训:必也正名乎,意即名不正则言不顺。如今,不仅有些店家早已经弃之不顾了,在店名和菜名上费尽心思,剑走偏锋,或故弄玄虚,或耸人听闻;而且,不少地方也在名字上搞一些华而不实的噱头,风头正劲,无人监管或监管不力而大行其道。
别的不说,只看开发商新建的楼盘名字,大多要叫个欧郡豪庭、罗马花园、北欧小镇、莱茵河畔、奥古斯邦城堡之类,虽然那些地方离我们这里远而又远,见都没见过,却一下子好像认了个洋亲戚一样,就那样热情可掬地站立在咱自家的门口。
在全世界,恐怕再没有像我们这样如此热衷起古怪花哨名字的了。究其心理,不是崇洋,就是趋俗,甚至媚富。如此三要素是支撑如今花哨名字时代的三角架。
北京朝阳区就有一处叫“财满地”,如此土老财一样的名字竟然出现在号称CBD附近,真是令人哭笑不得。和它附近不远的长安街、神路街、雅宝路、芳草地、秀水河这样我们先人所起的古色古香的地名相比,仿佛倒退了几个朝代。
当然,这样古怪花哨名字的泛滥,不能完全怪罪店家或开发商,他们也是揣摩到了世人和世风的脉,才会如此投其所好,一拍而即合。如此泛滥的花哨名字,已经成为我们现代生活的一部分,让我们很难吃鱼吐刺一样将其剔除干净。
名字的问题,从来都是有时代的投影和人心的折射的。只要想一想在“文化大革命”之中,连父母给我们起的名字,都能够一夜怒放千花树一般,在瞬间重新起成诸如卫红、卫东、卫兵、卫彪之类时髦的名字,也就理解了那个年代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记。
人心潜意识里对起名字的作用和思路,无师自通而那样轻而易举就殊途同归。因此,叫停一处“鸦片鱼头”容易,将如今市面上那么多驳杂而令我们脸红的名字都改观,已经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了。因为那是我们自己脚下的泡,随日子一起自己走出来的。
禁不住想起我们的前辈店家所取的名字,仅举号称北京三大老字号药铺的名字为例:
同仁堂,“同仁”之名取自《易经》,意为无论亲疏远近一视同仁,讲究一个济世的医德;鹤年堂,取《淮南子》中“鹤寿千年,以极其游”之句,祈福之意高远;千芝堂,取“世有千芝,天下共登仁寿”之句,来自千芝堂留存下老药目中的话,一样道出了对生命与道德的尊崇。其古风悠悠,文化与道义同在,经时间风雨淘洗而常新,魅力至今依然健在。对比我们的先人,真的要很惭愧才是,取名之事虽然不大,我们却是越走越倒退。说到底,还是文化的底蕴不够,还是对比西方我们总是有去不掉的自惭形秽的弱国心态在作祟。我们越来越重视发财赚钱,却不知道缺少我们自己文化作根基的财富之路是很难走远的。
于是,我们为了眼前的利益,为了吸引人们的眼球,便容易像镀一层耀眼却极易磕碰掉的漆皮一样,起一些花哨的名字,如同二八月乱穿衣,乱了自己的方寸。
【评】:对于此现象我们不反对但凡事皆有度,当下这种泛滥的现象的确令人忧虑。弘扬我们文化不能说一套做一套。这是相关商家值得认真考虑、反思的。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