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去个人收入为纯工资的情况外,许多个人的收入组成还包括财产租赁、股市投资收益、兼职等。面对繁杂的个人收入数据,具体应该怎么计算呢?

计算总原则方面,按照有关规定,“年所得”包含11个收入项目,即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其他所得。

工资、薪水:工资、薪金、劳动报酬以及稿酬等收入都是指税前的收入。

财产租赁:财产租赁所得一般家庭主要集中在房屋出租上,这一部分所得一般是由当地城乡居委会来进行个人所得税的代扣代缴。如果房屋出租所得,是一次性拿到两年或者以上的出租房款,都被视为当期一个年度的所得。

二手房转让:由于有了二手房转让时缴个税的新办法,所以如果有卖房子的人,在计算自己的收入时也比较复杂了。如果转让房子时,是采用差额征收方法缴纳的各项税费,那么自己的所得申报就按照自己实际取得的收入申报即可;如果转让时是采取核定征收方法缴纳的各项税费,那么收入就按照房子核定的总价值的5%来计算。

股权转让:股权的转让所得是属于财产转让所得的,这部分收入是不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所以只需把这一年来炒股中收支相抵的余额进行申报即可。如果炒股亏损,则可以按“零”申报。

股息、利息:股息、红利、利息收入的计算较为麻烦,因为数额比较小或者比较细碎。股息和红利的所得,在公司发放时,已经由公司代扣代缴了这部分收入的个人所得税;利息收入方面,税款是由银行在结付利息时扣缴的,所以申报时,可以按照银行给储户的已扣缴税款的利息清单来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