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党中央强化宏观政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及时果断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等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延续缓缴税费等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及接续措施,宏观政策既有力有效,又合理适度,推动我国经济恢复向好。
全国税务系统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抓好落实税费支持政策、依法组织税费收入、优化服务便民办税、规范税收执法等各项工作,着力促消费、稳外贸、扩投资,为广大市场主体办实事、减负担、增便利,助力稳住宏观经济大盘。
国家税务总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10日,全国税务系统合计办理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3.7万亿元。
其中,已退到纳税人账户的增值税留抵退税款达23097亿元,超过去年全年退税规模的3.5倍;新增减税降费7896亿元;累计办理缓税缓费6797亿元。
增值税留抵退税助企纾困稳经济
“从年初出台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到5月份将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扩围到批发和零售业等7个行业,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车辆购置税,再到8月份以来实施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延续缓缴部分税费、支持企业创新阶段性减税等税费支持政策,步步扩围、次次加力,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让亿万市场主体过上‘好日子’的魄力与决心。”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王道树说。
特别是增值税留抵退税,对助企纾困、稳经济发挥了关键作用。
税务总局总审计师兼收入规划核算司司长蔡自力说,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是今年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的“重头戏”。
从规模上看,退税额超过前3年总和;从时间上看,原定全年存量留抵退税任务提前到二季度集中完成,加之7月份新扩围7个行业退税,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
税务部门统筹加快退税进度和加强风险防控,想方设法推动政策红利精准高效直达市场主体。
4月以来,已退到纳税人账户的增值税留抵退税款合计21864亿元,加上今年一季度继续实施的留抵退税老政策1233亿元,截至11月10日,留抵退税合计已达23097亿元。
“从政策效应看,留抵退税是‘真金白银’,发挥了为企业‘输血’‘活血’的积极作用。”对此,蔡自力总结为“两助力一促进”。
助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截至11月10日,工业企业共退税8313亿元,帮助盘活流动资金。
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全国退税工业企业购进金额同比增长12.1%,比无退税企业高2.8个百分点;退税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0.3%,比无退税企业高2.2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业退税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0.6%,比无退税企业高3.6个百分点。
助力小微企业纾困发展。
截至11月10日,小微企业和旅游、民航、铁路、道路运输等受疫情冲击较大的困难行业,分别退税9178亿元、5092亿元。
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三季度以来,小微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0.8%,比二季度加快0.7个百分点;困难行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3%,比二季度加快1.4个百分点,为保市场主体、保就业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促进新动能加快发展。
截至11月10日,高技术行业和高新技术企业退税4056亿元,销售收入同比增长7.2%,比全部企业高3.8个百分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9.8%,比全部企业高5.4个百分点。
制造业留抵退税到账提速近80%
记者注意到,从行业看,制造业留抵退税为6176亿元,占比26.7%,是受益最明显的行业。
为加大制造业纾困力度,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制造业新增增值税留抵税额实行即申即退,到账平均时间压缩至2个工作日。
为确保这一要求落实落细,税务部门在前期已全面加快退税办理进度的基础上继续深挖潜力,聚焦制造业进一步提高政策落实质效。
“税务部门进一步升级信息系统,按日跟踪调度各地退税办理情况,在制造业增量留抵退税的受理、审核、退库等各个工作环节,向办理人员实时提示提醒,确保制造业增量留抵退税优先办理。”税务总局货物和劳务税司负责人吴晓强介绍说。
精细服务便捷办。
税务部门通过电子税务局、税企沟通平台、微信、短信等渠道,对符合基本退税条件的制造业纳税人又专门开展了一轮精细化服务辅导;同时,不断优化纳税人退税申请方式,实现政策提示自动推送、退税申请界面自动跳转,退税信息自动预填85%以上,进一步便利纳税人申请退税。
优化流程快速办。
构建“事前预审”机制,对制造业纳税人进行“一户式”信息归集,将退税审核等工作程序前置。
依托税收大数据,在纳税人申请退税前,主动对退税条件、可退税额、风险状况等重点事项开展预审,动态摸清可退税、愿退税的制造业纳税人底数;在纳税人申请退税后,第一时间运用预审结果办理退税。
同时,财政部门加大对地方财政库款调度支持力度,保障退税资金及时到位;央行国库部门加班加点,做到退库申请及时办结。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全国各省(区、市)和计划单列市的制造业增量留抵退税到账平均时间均压缩至2个工作日以内,提速近80%。
9月20日至11月10日,全国税务机关又为制造业纳税人新办理增量留抵退税341亿元,使今年制造业留抵退税累计达6176亿元,退税规模居各行业首位,促进了企业恢复经营。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制造业退税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8%,比无退税企业高4.2个百分点,购进金额同比增长11.7%,比无退税企业高5.8个百分点。
近日,全国工商联组织的2022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结论显示,企业对税费支持政策的落实满意度位居前列,税费缴纳便利度连续3年成为政务环境评价中满意度最高的事项。
严查狠打骗取留抵退税违法行为
今年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实施以来,出现了骗取留抵退税的情况。
对此,税务部门统筹加快退税进度和加强风险防控,重点围绕严查狠打骗取留抵退税等违法行为,有效企服快车各项税费支持政策落准落稳落好,努力确保政策红利精准直达守法诚信经营的市场主体。
截至11月10日,税务部门通过查处一批涉嫌骗取或违规取得留抵退税企业,挽回各类税款损失142.9亿元。
同时,聚焦“假企业”虚开发票、“假出口”骗取出口退税、“假申报”骗取税费优惠等各类违法行为,深入推进常态化打击虚开骗税工作。
今年以来,已累计挽回税款损失334.33亿元。
此外,强化打防结合,精准分类应对。
坚持打防并举、防范在先,在税收监管各环节实现信息互通、结果共享、风险联防,提升一体化风险防控能力。
运用税收大数据开展风险分析和精准选案,实现分类应对:对于通过虚开发票、隐匿收入等手段主观恶意骗取留抵退税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决不姑息;对于因计算错误等造成违规的一般过错行为,予以辅导纠正;对于无风险的企业愿退快退、应免尽免,积极支持企业纾困发展。
特别是税务、公安、检察、海关、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六部门依托联合打击虚开骗税工作机制,先后召开5次推进会,制定22项具体举措,在数据共享、分析研判、联合打击和工作督导等方面深度合作,形成更有效打击团伙性虚开骗税违法犯罪的工作合力。
今年以来,六部门联合查办骗取出口退税案件1777起;联合查办218起团伙性虚开骗取留抵退税案件,已提请检察机关批捕751人。
曝光典型案例,强化警示震慑。
前期重点聚焦跨区域、团伙性、上下游串联和黑中介参与谋划的虚开骗税违法案件,曝光了一批典型案件。
同时,坚持一案双查,发扬自我革命的精神,公布了一批税务人员失职失责、违法违纪的典型案例,发挥了警示震慑作用。
蔡自力表示,下一步,税务部门将持续巩固打击成果,不断深化六部门联合打击机制,加强协调配合,顺畅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严查狠打各类涉税违法犯罪行为,坚决不让税费支持政策“红包”落入不法分子“腰包”,切实保护守法经营企业正当利益,营造公平法治的税收环境。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