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老汉”甲鱼,“尚舒兰”牌绿色蔬菜,“钱江”野鸭……这些市民耳熟能详的,具有萧山本地特色的名优特农产品品牌一直以来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今天,商品商标已日益成为产品的“一张脸”,一账商品攻占市场的有效“身份证”。而农副产品想要占有市场,同样需要创品牌,同样需要有包装、有商标。
近年来,我区农产品品牌商标的申请和核准量,一直处于高位增长。换句话说,我区农民对于品牌的意识越来越强。他们通过积极申请商标,申请驰、著名商标的认定,有力地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快速腾飞。
据相关数据显示,去年我区新增了230件农副产品商标。到目前为止,全区共有1848件农副产品商标,占商标总数近10%,且商标分布领域很广泛,涉及蔬菜、水果、水产以及相关经过深加工之后的农副产品等。其中,通过中国驰名商标认定的有9件,省著名商标15件、市著名商标16件。
发展实力强劲引来“金凤凰”
每年保持在10万余亩以上的规模,常年产量在4万吨左右,销售额约12亿元。这就是占据萧山水产半壁江山的“萧山白对虾”养殖产业所带来的辉煌成绩。
据悉,南美白对虾原产于美洲太平洋沿岸水域,我区于2000年引进并成功开展了“萧山白对虾”种苗淡化培育和池塘养殖技术的研究之后,才逐步在全区铺开养殖。
短短的十二年里,我区已拥有了全国最大的白对虾淡水连片养殖基地,“萧山白对虾”也远销世界五大洲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南美白对虾慢慢地从一个地地道道的舶来品变成了我区响当当的拳头农产品。
强劲的发展势头引来了“金凤凰”的青睐。2012年,萧山区农产品加工业行业协会在区农办的牵头负责下,工商萧山分局、区农业局等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仅用一年时间就让“萧山白对虾”正式获得了“证明商标”的身份,为养殖户打响本地农产品招牌增加了注脚。
杭州农发水产有限公司薛国贤总经理表示,目前,本地白对虾的销售渠道主要是进入杭州农都水产品市场。今后,贴着“证明商标”标签的“萧山白对虾”将陆续进入各大超市,让更多的人能认识其独特品质。到时候,其商标发挥的效应就会帮助“萧山白对虾”将市场占有率再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其实,早在2010年,“萧山萝卜干”就已实现了我区“证明商标”零突破。同年,在中国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价值评估中,其品牌价值更是达到9.66亿元。如今,全区46家萝卜干生产加工企业,使用萧山萝卜干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识的企业就有38家。有了这一独特的商标之后,“萧山萝卜干”的知名度更响了,仅2011年其销售产值就达到11.65亿元,市场占有率为100%。
建“金子招牌”照亮致富之路
说起“龚老汉”甲鱼,马大嫂们都知道。可有谁知道,早在2001年之前,杭州市金达龚老汉特种水产有限公司养殖的甲鱼还处在“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值得庆幸的是,掌门人龚金泉意识到了这一点:
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建起拥有自主品牌的产品。2001年,该公司注册了“龚老汉”商标品牌并专门设计了包装,把不同规格的甲鱼分类分档装入手提式塑料包装盒内,而且在每只甲鱼的裙边上套制了具有激光防伪功能的商标标牌,使更多消费者能放心地吃到风味十足的“龚老汉”仿野生中华鳖。依靠逐渐扩大的品牌效应,“龚老汉”商标和产品在2006年分别被评为浙江省著名商标和浙江名牌产品,更于2011年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的认定。
品牌建设让龚金泉确实尝到了甜头。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市场不景气的条件下,该公司各项经济指标与2007年相比仍有所增长,生产商品鳖达312吨,繁殖中华鳖(日本品系)优质苗种达313万只,中华鳖(日本品系)养殖生产能力及苗种繁育能力位居全省首位。
“口口相传谓之品”。同样是走品牌化之路的“尚舒兰”牌生鲜蔬菜也已是一块金子招牌了。如今,“尚舒兰”农产品入超的比例已占到70%左右,其种植规模也从最初的500亩左右扩大到了6000亩。还有浦阳镇尖湖村村民俞益列申请的“益列”牌商标,去年也顺利通过了萧山区著名商标的认定。有了品牌的助推,蜜梨的销路更好了,常常供不应求。老俞说,之后他还打算申请杭州市著名商标,来进一步提升蜜梨的附加值。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