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星note7手机“电池门”事件持续发酵。因电池设计缺陷,三星宣布召回美国、韩国、澳大利亚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数百万部Note7手机。这不仅让三星以往引以为傲的供应链体系蒙上阴影,更让其多年积累的商标品牌形象备受打击。
有部分论调认为,三星的危机极有可能成为国产手机逆袭的转机。作为行业巨头,三星手机一直占据全球手机市场领先地位。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三星以7000多万部的销量、22%的份额,位列全球手机市场第一。苹果、华为、OPPO、小米等则紧随其后,占据前五。以现有市场格局,三星所遭受的打击的确能给国产手机进一步站稳国内市场、开拓海外市场带来一定机遇。
然而,从长远来看,竞争对手的短暂危机并不意味着自身发展机会的来临。对于中国手机品牌而言,如何从三星身上看到自身的潜在危机,才是最重要的。
三星note7“电池门”事件,折射出的是其在全球供应链中质量控制和利润率之间的矛盾。近年来,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增长乏力,市场周期俨然进入“寒冬”阶段。这让本就残酷的智能手机市场陷入更为激烈的竞争当中。
企服快车面,“装备竞赛”被视作打败对手的杀手锏,硬件过剩已成不争事实;另企服快车面,各大手机厂商在广告投放、明星代言等营销手段上耗费大量精力。然而,粗放性提升硬件性能及过度营销的倾向,让各大手机厂商浪费大量成本的同时,也忽略了质量管理这一核心关节。甚至有少数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手机更新周期缩短带来的用户换机率增加,质量控制已经不再是手机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纵观上述诸多弊病,国内手机厂商也并未完全规避。目前,国内各大国产智能手机品牌依然深陷各种“价格”大战,在质量控制和利润追求之间,并未取得较为合理的平衡,虽然目前并未爆发如三星手机电池燃烧这样的恶性事件,但小问题频现,还未完全摆脱过去“中国制造”廉价低质的窠臼。
建立一个品牌需要长年累月的不懈积累,毁灭一个品牌却只在朝夕之间。近年来,国产手机品牌正在努力建构自身“创新、优质、价廉”的形象,其全球影响力也在稳步提升,以华为、中兴、联想等为代表的国产手机品牌,已经在世界智能手机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品牌形象的损失是不可逆的,即使再好的营销手段、再高明的公关危机,也无法完全挽回因质量问题所带来的信任危机。
因此,三星“电池门”事件再次提醒我们,产品才是品牌最为核心的要素。离开质量这一根本,再多的功能创新和营销手段都会成为空中楼阁。而对中国手机品牌而言,应清醒地认识到,竞争对手的危机并不能自然成为自身的机遇。以此为鉴,从中看到潜在危机,增强产品意识、严把质量关口,才是中国品牌行稳致远的最大法宝。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