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度输入关键词搜索“苏州xx心理咨询”,跳出的搜索结果看似是这家机构的“官方入口”,点击进去却是南京一家医院。

这家心理咨询机构的负责人顾怡发现了这一损害自己公司利益的关键词冒用行为后,向百度投诉。

两个多月过去了,百度给出的答复让顾怡无法接受。

昨天,顾女士向党报热线反映此事。

她表示,准备通过法律途径向百度维权。

百度搜索关键词被冒用 冒用方称“不好意思”

顾怡向记者介绍,苏州市xx心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于2006年6月,网站也在这一年上线运营。

经过十年发展,公司在业内颇具名气,网站点击率也不低。

顾怡本人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她和公司其他注册心理咨询师先后参加了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去年“8·12”天津港爆炸等灾难事故发生后的心理疏导公益活动。

从去年起,陆续有客户、朋友告诉顾怡,通过百度搜索“苏州xx心理咨询”,显示结果会指向另一家单位的网站。

今年2月22日,又有客户提及此事。

她立即上网操作,发现在百度输入关键词“苏州xx心理咨询”进行搜索,跳出的搜索结果第二条显示为“苏州尚想心理咨询官方入口”,但点进去一看,是一家名为“南京xx医院”的网站;同时,搜索结果第三条显示为“苏州xx心理咨询中心医生答疑”,一名姓胡的“教授”接受网上咨询,而此人也是南京xx医院的医生。

当天,顾怡将查到的这些网页进行截屏后,与南京xx医院取得联系,告知对方这种品牌关键词搜索冒用行为非常不妥。

南京xx医院一名刘姓负责人通过微信回复顾怡称“不好意思”,并承诺马上处理。

昨天,记者在百度搜索“苏州xx心理咨询”,搜索结果里已没有南京xx医院的相关链接。

投诉冒用行为百度公司答复很“牵强”

顾怡分析,品牌关键词搜索冒用行为不太可能是南京那家医院的个体行为,因为提供网络搜索服务和技术支持的是百度。

她认为:“问题根子在百度。

”为此,2月22日她也向百度进行了投诉,并提出两点要求:

一是百度方书面承认错误并道歉,二是保证今后不再出现类似

情况。

顾女士坦言,公司名字、品牌的关键词“苏州xx心理咨询”在网上的自然搜索排名较高,但为了更好地发展,公司仍每年支付给百度数万元进行商业推广。

她测算,公司目前每年约三分之一客户是从网上来的。

“没想到,公司向百度支付了推广费,百度这样对待我们!”她说。

在顾怡投诉后的两个多月里,一直未得到百度的正式答复,这让她很不满。

“我好几次打电话给百度客服,总被告知正在走程序,但程序走到哪一步不清楚,想找负责人也找不到。”

昨天,她又致电百度客服。

一名客服人员解释,虽然“尚想”这个商标是顾女士公司持有的,但百度方面并不清楚这一点,于是,当南京那家医院提交关键词“xx”的申请后就获准通过了;为此,希望顾女士提供营业执照、商标注册证、品牌保护申请书等材料,一旦确认,以后其他人或单位就不能再用“xx”这个关键词了。

顾怡认为,这样的解释“牵强可笑”,是百度在转移责任。

“南京那家医院与我们公司在单位名称等各方面完全不同。

我们公司一直在用‘xx’这个关键词,每年还支付推广费。

南京那家医院的关键词申请,百度是怎么审核通过的?”顾怡对此表示怀疑。

“xx”对品牌关键词有专有权

准备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就顾女士这一事件及有关说法,记者昨天先致电位于上海的“百度推广服务中心”,被告知要跟北京的公关部联系。

昨天中午和下午,记者三次致电百度公关部,一直无人接听电话。

接线员称“是弹性工作制,不清楚什么时候有人”。

记者又致电“百度推广服务中心”,并留下联系方式,请有关负责人联系记者,但截至记者昨天20时发稿时一直没接到电话。

江苏苏站律师事务所的倪晓敏律师认为,百度出现关键词搜索“搭便车”和冒用的行为,对苏州市尚想心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的形象及商业推广造成了实际损失。

百度对推广客户审查、监管不力,从而导致了苏州尚想公司网站被侵权。

根据《网站名称注册管理办法》第七条、第三十条规定,网站所有者对其注册网站名称、域名等享有专有权,不得侵犯。

“‘尚想’作为该心理咨询机构的品牌名称关键词,对其网站网址具有专有权。”所以,被侵权人可依法向百度要求赔偿,同时可向工商部门及工信部门投诉处理。

据悉,苏州市尚想心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已搜集相关证据,准备通过法律途径,依法向百度维权。

ycz perfume for m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