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迈向中高端,要善用媒体这个平台,讲好中国品牌故事,维护中国品牌形象,媒体责无旁贷。”作为论坛的主办方,人民日报社社长杨振武一语道出如此安排的深意。
“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这是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答题。
怎样实现“三个转变”?怎样培育“工匠精神”?怎样让更多中国品牌走向世界?参加2016中国品牌论坛各方嘉宾的观点见仁见智,有料有趣,共识在交流中汇聚,信心在共识中倍增。
经济总量很大
世界品牌不多
这些年,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故事为全世界津津乐道:北斗导航、高铁装备、深海探测器等高端制造在世界舞台赢得良好口碑,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四代移动通信等新业态潜力巨大,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发展迅速……
“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制造业总体上仍然大而不强,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仍然存在短板,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品牌附加值较低,国际知名品牌较少,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少差距。”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隽琪说。
“品牌凝聚着丰富的内涵,它不仅是一种识别标志,也是一种精神象征、一种价值理念,是品质优异的核心体现。”国家质检总局党组成员、标准委主任田世宏说,“拥有知名品牌的多少,不仅是一个企业竞争力的反映,还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象征,是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体现。”
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王江平介绍,我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商标大国,商标申请量连续14年位居世界第一。在最具价值全球品牌100强排行榜中,今年中国上榜15个。“但是,我国的全球知名品牌不多,品牌创造经济效益的能力还不强,自主品牌开拓国际市场的意识还不够高,品牌强国建设仍然任重道远。”
中宣部副部长庹震表示,当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与世界的交流融通更加频繁深入,一些中国企业、中国品牌不断成长壮大、走出国门,积极开展跨国经营,逐渐掌握核心技术、领先技术,在国际市场上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现在中国拥有的国际知名品牌数量还不够多,实力还不够强,中国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市场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0.1万亿元,和中国的经济总量一样位居世界第二,消费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过半,达到66.4%。而另企服快车面,随着中等收入群体扩大,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我们现有供给规模、产品质量难以有效对接这样庞大、个性化和高端的消费需求。
海淘、代购、扫洋货,高端消费持续外流,凸显了某些领域国内品牌和产品品质的缺位。“为什么那么多人成群结队到日本买马桶盖”“为什么我们造得出 神舟 却生产不出圆珠笔芯”……这些都成为与会嘉宾热议的话题,大家普遍认为,适应消费新需求,挖掘国内消费潜力,实现经济平稳增长,迫切需要发挥品牌的作用,这是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途径。
品牌源于品质
品质源于创新
“因为雾霾,北京市场空气净化器热销。但你是否知道,我们的国产品牌只占整个空气净化器市场的7%,也就是90%以上的是被洋品牌占领了。”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辜胜阻说,发达国家的品牌所创造的价值对GDP的贡献超过66%,而我国,这个数字不到18%。“打造优秀国货品牌,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品牌迈向中高端,首先要把好质量这道关。国货品牌必须精益求精,以提升品质为根本,下大力气做出真正的好产品,由产品制造走向精品制造,提高品牌的含金量,拓展品牌的增长空间。
“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很多人对海尔CEO张瑞敏怒砸冰箱的故事印象深刻。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梁海山说,海尔创业30余年以来,从名不见经传的集体厂发展成为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可以说,产品质量和企业诚信贯穿始终。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明珠说,好的品牌首先要有过硬的产品质量,第二要有核心技术,第三要有自己的文化。只有这样,这个品牌才能长盛不衰。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庄聪生用北京同仁堂药店的这句座右铭,说明这家知名老字号对品质的坚守。“而在现代产业中,要使品牌基业常青,还需要持续的创新,否则再知名的品牌也会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
庄聪生也举了一些国外知名品牌的例子:柯达胶卷曾经是全世界著名的胶卷巨头,销售占到全球的85%,诺基亚的手机在全球最高份额占到47%,但是,“它们没有能够持续创新,尽管品牌很好,最终还是被市场无情地抛弃”。
“打造互联网品牌,除了要以稳健的商业模式作为基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好的产品。如何做出好的产品?我认为,最根本的就是围绕用户的痛点和刚需进行创新。”360公司董事长兼CEO周鸿祎说,“互联网企业尤其需要持续创新、不断改进产品,才能使这个品牌不断附加新的内涵。”
围绕品牌、质量、创新的“三角关系”,与会嘉宾达成这样的共识:
质量是品牌的生命,确保质量安全,提升质量水平,是培育和创造品牌的推动前提,没有质量,品牌就没有美誉度,也就没有了市场;创新是品牌的动力,培育和创造品牌的过程,也是不断创新的过程,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产品和服务不断满足市场需求,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涵养工匠精神
传播品牌故事
文化是品牌的灵魂,品牌是文化的载体。品牌承载着企业的价值、精神、理念,企业打造百年老店、金字品牌,文化是最深层最持久的活力之源。
“品牌是精益求精的执着,更是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太平人寿总经理张可说,中国品牌之路如何走,完全取决于企业是否选择正确的路径。“一代宗师说习武之人有 三见 阶段,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我们的品牌走过了 见自己 、 见天地 的阶段,正处在 见众生 、做品牌的阶段。”
论坛上,“工匠精神”这个词一再被与会嘉宾提起。“我们提出 匠心打造中国品牌 的企业愿景,丰富小作坊精神的内涵、管理机制和企业文化,培养一大批造好车、造名车的工匠。”奇瑞汽车股份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尹同跃说。
徐工集团副总裁吴江龙对此深有同感:“我们提出了 技术领先、用不毁 的理念,这是徐工铸就大国重器的关键砝码。全面迈向中高端,提升用户价值和企业价值是核心。”
“我们需要千千万万个具有工匠精神的能工巧匠。只有培养出大量能工巧匠,才能让他们为我们的华为、为美国的苹果公司制造出最好的零部件。”博鳌亚洲论坛前秘书长龙永图说。
当然,要打造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还必须坚定不移“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只有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才能真正成为国际品牌。
中核集团副总经理和自兴介绍,中核集团已成功向7个国家出口了7台核电机组、8座核研究堆或核动力装置,与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经贸关系。“十三五”期间,中核集团将继续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核电“走出去”为牵引,带动整个核工业产业链“走出去”,打造中国高新技术和装备走向世界的新名片。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又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重要契机。兰州兰石集团总经理张金明介绍,兰石积极抢抓机遇,快速搭建国际化经营平台,成立国际工程公司和8家海外分支机构,加快沿“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战略布局,全面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兰石品牌正迅速走向国际。目前,兰石产品与服务已获得了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认可和好评。兰石制造的品牌影响力,在国际能源装备领域大幅提升。
知名品牌背后,都蕴含着不同凡响的故事。讲好中国品牌故事,是媒体的共同责任。论坛上,所有嘉宾对人民日报社主办品牌论坛的做法表示肯定,同时希望更多媒体用生动鲜活的笔触、多维立体的视角、融媒体传播平台,全方位、多角度讲述中国品牌故事,提升品牌知名度、美誉度,为世界打开一扇了解中国的窗口。
“让我们一起拥抱中国品牌的美好未来!”主办方充满诗意的表达,引起与会嘉宾的强烈共鸣,也道出了携手奏响中国品牌最强音的共同心声!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