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以后,全国上下正在从加快自主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入手,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笔者认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高度重视广大市场主体运作模式、经营层次的提升,必须切实保障自主创新成果市场价值的实现,必须全面推进自主品牌的培育和保护工作。
为此,全方位实施商标战略势在必行。
商标的经济功能:商标的经济作用与商品交换关系的发展水平成正比。
在当今经济生活中,商标既具有标记性作用,又是具有独立价值的市场要素;既能保护和促进生产,又能保护和促进消费。
商标起着承载品牌商誉、宣传品牌形象、提升品牌价值、增强品牌竞争力的综合性作用,具有6种经济功能。
1.识别标志功能:商标起着区分商品(或服务,下同)来源的作用。
2.品质象征功能:商标象征着特定商品的品牌具备的品质,体现着商品提供者对消费者的品质承诺。
3.品牌宣传功能:随商品一起在市场中流通的商标标志,在证明商品身份的同时,也具有广告效应,发挥着提升品牌知名度的作用。
4.价值承载功能:商标专用权是一种民事权利,商标是特定品牌从创立起在市场运用中逐步积累的商誉等无形资产价值的法定载体。
5.生产要素功能:商标承载的无形资产价值是一种信用资本,其价值可以通过评估得到确定。
当商标作为信用资本运用于市场运营时,它就成了一种与土地、厂房、资金功能类似的生产要素。
6.竞争工具功能:高知名度、高美誉度的商标是企业、地区甚至国家间谋求市场有利地位的重要竞争手段。
对于企业来说,商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影响着同类商品的价格和对消费者的吸引力。
对于地区来说,品牌经济的发育程度,高知名度、高美誉度商标的数量,区域特色的品牌集群影响力的大小,决定着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强弱。
对于国家来说,自主品牌是占领国际市场制高点的重要武器,是开展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工具。
商标起源于商品生产和交换关系的产生,最初,它只是区分商品来源的识别标志。
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和商品交换范围的扩大,其功能逐步拓展。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随着知识经济、品牌经济的崛起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商标的价值承载功能、生产要素功能、竞争工具功能日益凸显,高知名度、高美誉度的商标对企业发展和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商标与商品的关系出现了从量变到质变:
商标原本只是依附于商品而存在的“仆人”,现在演变为商品依附于商标,商标成为影响商品交换价值大小的主宰。商标与商品关系的变化,既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结果,又对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特别是品牌经济的崛起起着催化作用。
这种变化,使得商标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不仅是一种民事权利,更不只是一种识别标志,而首先是一种价值载体,是一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工具。
在举国上下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今天,我们需要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以法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维视角,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全面解析商标,积极运用商标,深入推进商标战略的实施。
实施商标战略的重要意义
(一)商标战略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标战略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有机、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体系中,专利、版权起着激励、保护发明创造和智慧创作的作用,商标的作用则侧重于激励企业提高市场行为能力,提升商业信用,保障和运用各类知识产权成果实现市场价值。
实施商标战略的具体途径是:保护和激励广大市场主体运用商标,提升品牌的无形资产价值,从产品经营上升到品牌经营,通过打造知名品牌,带动企业经营模式和市场运作方式的转型升级,促进企业市场行为能力的全面提升。
通过全面开展品牌经营,全方位推动品牌经济的发展,提高我国经济的市场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商标战略实施的领域既包括第二产业,又包括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既包括传统产业,又包括新兴产业;既面向国内市场,又面向国际市场。
因此,实施商标战略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全局性影响。
(二)实施商标战略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需求
在知识经济、品牌经济成为经济发展主导力量的今天,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在实体资本运营的基础上加强对信用资本的培育和运用,推动广大市场主体从产品经营上升到品牌经营,是深层次推进市场经济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需求。
(三)实施商标战略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必然选择
最近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不只带来了压力,也提供了难得的加快发展品牌经济的机遇。
当“中国制造”已经成为世界各地市场上必不可少的商品来源时,品牌价值的提升成为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的必然选择,国家整体经济的崛起必然要伴随自主品牌的崛起。
推进商标战略实施当前需要重点做好的工作
商标战略的实施涉及到企业、地方政府和国家3个层面。
在企业层面,主要是在生产经营的总体决策中把培育和运用商标放到主导位置,通过商标战略的实施,对内带动技术、管理、文化等各项创新,对外增加产品的品牌附加值,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在地方政府层面,主要是通过对市场主体开展行政指导,提供政策性支持,帮助市场主体提高创立、管理、运用、保护商标的水平和能力,全面推动各类市场主体从产品经营上升到品牌经营,提高区域经济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在国家层面,主要是通过商标立法和完善商标管理制度,创造公平竞争的商标发展环境,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商标在推动品牌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提升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颁布后,国家工商总局作为商标确权、管理的主要行政部门,迅速出台了《关于贯彻〈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大力推进商标战略实施的意见》,集中工商部门在商标创立、管理、运用、保护领域的所有职能,在全国范围推进商标战略的实施,取得了显著进展。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两年来,对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率先实现经济企稳向好起到了重要作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笔者认为,这项工作的发展空间还很大,为进一步全方位推进商标战略的实施,国家层面需要进一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大力普及商标知识
目前,我国的市场主体,包括在一些拥有驰名商标或著名商标的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各级政府的经济主管人群中,对商标的认识水平仍然参差不齐,对商标经济功能的理解总体较浅,亟须得到系统的培训。
在全面提升广大市场主体和各级政府经济工作主管人员对商标创立、管理、保护、运用的认知水平的同时,面向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消费者普及商标知识,营造保护商标、尊重知识产权的文化氛围,对于推进商标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二)推动商标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
鉴于实施商标战略对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建议在正在进行的《商标法》第三次修改中将其明确写进立法宗旨。
在国家的发展规划、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科技政策、外贸政策、人才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中,应将商标的创立、管理、保护、运用全面融汇其中,打造能够促进商标价值增长的公共服务平台。
(三)进一步建立健全商标保护机制,营造保障品牌经济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
商标专用权保护对维护权利人和消费者权益具有双重意义,对促进公平有效竞争具有直接作用,是全面实施商标战略的中心环节。
笔者认为,除继续大力提高商标专用权确权效率和有效加强公众信息服务外,要进一步健全3个机制:
一是行政、司法无缝衔接的双轨保护工作机制,切实提高商标确权、维权效能;二是以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知名商标的认定和保护为主线的重点保护工作机制,切实保障自主知名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的合法权益;三是企业自我保护和公共权力外在保护相结合的主动保护工作机制,确保各类市场主体的商标专用权在国内外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
(四)建立组织实施商标战略的工作平台
商标的创立、管理、运用、保护,商标价值的实现与提升牵涉到多个政府部门,随着商标战略在全国的实施取得积极进展,其与产业发展、行业发展乃至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性日益增强。
因此,商标战略的实施亟须从部门工作上升为政府工作,建立“政府挂帅、工商牵头、部门联动、企业主体”的工作平台。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